客观唯心主义什么意思(客观唯心主义)

什么是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不是某些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公元前427年一公元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叫做“理念”;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一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叫做“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烹(1130年一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叫做“理”。

参考资料: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

你怎么搞这个东西了?楼上的,你百度百科里面的没复制完全啊唯心主义是讲,精神是优先于物质存在于世上的,物质依赖于精神,比如看见一个梨子,他们会认为梨子有一种精神,一旦这个精神不在了,梨子就是不存在的客观唯心就是说,这个人把周围所有的事物都想想成具有独立意识的,他会认为这个梨子有梨子自己的意识,有自己的精神,梨子的精神不在,梨子就不存在主观唯心呢就是说,这个人吧周围所有的事物都想象成因为他自己的意识而存在的,他会认为这个梨子的存在,是因为我在想这个梨子,我一不想,梨子就不存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客观唯心主义

你的问题确实不少,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是唯心主义的两个主要表现,她们的共同特征就是唯心思维占核心地位,不同的是主观唯心是夸大人的主观意识的能动性,认为只要人的意识产生了作用,客观的存在就要受到影响或作用,比如认为人的意识可以创造一切,认为人的意识创造了各种认识和知识,认为知识就是人的意识的产物,它不承认物质的支配地位,把人的能力无限夸大,认为人的意识能力是万能的。如果你问一个主观唯心者,宇宙万物是否存在,他很可能会告诉你,当他失去了意识以后一切都是不存在的,这意味着万物都是围绕他的意识存在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对于外界的认识,这些认识可能受到别人的影响,但是仍然和他个人的意识最密切,每个人的意识决定了每个人对于外界的认识水平。我思故我在,不是风动不是帆动,是我心动,等等,这些都是主观唯心的特色。

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不同的在于她们对于主观能力不是这么夸大的,甚至觉得自己的意识远远不能认识外界,只有通过更高级的意识的施舍才能认识周围事物或宇宙的本源这类疑难的问题。于是像神灵、仙人、宗教信仰、绝对精神等等这些概念就出现了,她们相信这种绝对的精神意识主导了一切存在,宇宙是怎么来的呢?是这种最高的顶级的意识创造的,谁造的呢?神。

客观唯心是个西方概念,你说的上帝是人,这是个错误的误区,而且在中国文化里表现突出,因为早期中国思维比较愚昧,无法理解西方意义上的神的概念,只能把神理解为人的概念才能理解,事实上,中国没有宗教根基,很多中国人对于宗教的理解都是误区,神不是人,只有神话才会把神造成人的印象,因为中国只有神话,没有自己的宗教,中国的所谓的宗教都是经过包装改良的神话,要么就是外来的宗教,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神。

老子说的道在理论界存在争议,老子并没有说道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所以,有些人根据老子的描述认为老子说的是一种绝对精神,认为是客观唯心,有些人则认为道是一种原始的物质存在,于是把道作为唯物论,变成了形而上学的唯物论点,这里就没有办法进行解释了。

哲学是舶来品,中国原本没有哲学,也不懂得什么叫哲学,这个概念都是外来的,中国所谓的哲学都是近代陆续由学者们总结出来的,主要是按照西方的思维,把涉及哲学的思维和观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因为中国人早期没有哲学,思维也和西方的研究角度不同,所以,中国早期的很多概念都是中国特色独有的,无法具体的按照西方的概念进行理解,也无从考证,只能作为争议保留下来。

客观唯心主义

客观唯心主义与主观唯心主义的区别是什么

主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之一。它认为个人的精神(心灵、意识、观念、意志等)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而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只存在于个人的心灵之中,或是个人心灵的产物,是第二性的。

主观唯心主义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贝克莱(1684年一 1753年),德国的费希特(1762年一1814年),中国的孟轲(约公元前372年一公元前289年),以及王守仁(1472年一1528年)等。

客观唯心主义:唯心主义哲学的两种基本形式中的一种;它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是第一性的,但这精神并不是个人的主观意识,而是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神秘的、客观的精神。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古希腊唯心主义哲学家柏拉图(前427年—前327年),他把这种“客观”精神称为“理念”;

中国南宋唯心主义哲学家朱熹(1130年—1200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 “理”;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黑格尔(1770年—1831年),他把这种精神称为“绝对观念”或“绝对精神”。

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是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式。主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主观精神(人的感觉,经验,观念,意志,心等)作为惟一真实的确良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客观事物以至整个物质世界都是这种主观精神的产物。主观唯心主义必然导致只在自我才是惟一存在的“唯我论”。例如,英国大主教贝克莱认为,世界的本原是人的主观感觉,世界上的一切都是“感觉的复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倡言“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康德的“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笛卡儿的“我思故我在”;尼采的“自然选择的意志高于一切”;叔本华的“意志是世界的物自体,意志是一切存在和运动的根源”;波格丹诺夫的“经验是世界的最终构成要素”;杜威的“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经验”。中国古代庄子讲的“万物与我为一”;孟子讲的“万物皆备于我”;陆象山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王阳明说的“天下无心外之物,心包万物,心包万理,万物皆在我心中”,等等,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客观唯心主义的主要特征是把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理,理念,宇宙精神,绝对观念,绝对精神等)变为独立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它认为世界的本原不是人的主观精神,而是由超空间的客观存在的精神决定的,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精神实体的派生物或表现。客观唯心主义的荒谬之处在于以哲学化的方式承认“宗教创世说”,其所谓的客观精神不过是上帝的别名。例如,19世纪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认为“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物质世界是绝对精神的外化,约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柏拉图的“理念世界是现实世界的影子”,“世界是上帝的确良创造物”,“人为天命所主宰”。中国古代哲人老子的“道是天地之根,万能物之母,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生万物”;和颐的“万物皆是一理,有理则有气,天者,理也”;朱熹认为“理在物先,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本”,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