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顿是哪国人,被世人誉为什么
奥地利人,被誉为“交响曲之父”、“弦乐四重奏之父”。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FranzJosephHaydn,1732年3月31日—1809年5月31日),出生于奥地利南部的劳罗,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也纳古典乐派奠基人。
1740年,成为圣斯蒂芬大教堂唱诗班的童声合唱团成员。1751年至1753年,创作首部歌剧《狡猾的魔鬼》。1755年,创作了首批弦乐四重奏。1759年,担任费迪南·莫尔金伯爵的音乐主管,这是他职业生涯的首个正式任命,并于同年创作《第一交响曲》。
扩展资料:
1796年2月,创作的清唱剧《救世主七言》在黑山宫上演。1797年2月12日,为庆祝约瑟夫二世,在皇家话剧院演出了由海顿创作的《上帝保佑弗朗茨陛下》。
1798年3月,创作的清唱剧《创世纪》在皇家话剧院首次公演,参与演出的人员达400人。1801年4月,清唱剧《四季》在黑山宫首演;同年5月,立下第一份遗嘱。
1803年,创作最后一部弦乐四重奏,即作品33号《D大调第68号弦乐四重奏》,该作未完成;同年4月,维也纳市授予荣誉市民奖;同年12月26日,在皇宫方形大厅指挥了清唱剧《救世主七言》,这是他最后一次公开演出。
1808年3月27日,为庆祝海顿的76岁生日,维也纳大学礼堂上演了《创世纪》,艾斯特哈奇亲王派他的马车搭载海顿前往,到场嘉宾包括时年38岁的贝多芬,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在公共场合出现。
1809年2月7日,最后一次修改遗嘱;同年5月31日凌晨,在维也纳去世,终年77岁。
百度百科-弗朗茨·约瑟夫·海顿
海顿为什么被尊称为“交响曲之父“?
海顿一生共写了120多首交响曲,特别是在任职埃斯特哈奇宫廷乐长的30年之间,他领导着一群素养颇高的团员,对于创作总是夙夜匪懈,并努力试验各种音乐的可能性,因此最后他写出了一系列广受欢迎的交响曲,并确立了交响曲的形式与结构,这样承前启后的功劳让人们尊称他为“交响曲之父”。换句话说,如果没有海顿在这领域的拓疆辟土,也许就没有贝多芬精妙绝伦的九大交响曲了。
为什么海顿被称为“交响乐之父”
,是!$世纪上半叶欧洲最伟大、最有影响的作曲家。他一生杰出的创作活动和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的巨大贡献,使他成为历代著名音乐家崇拜和学习的榜样。在世界音乐史上,巴赫享有“音乐之父”的美称。海顿在音乐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首先因为他是一位交响曲作曲家。他并非交响曲体裁的首创者,早在巴赫和亨德尔的时代,就已有人为这个领域作了准备,开拓了道路。但海顿继承了先辈的成就,确立了交响曲的规范,所以有人称他为“交响曲之父”。
海顿一生创作了不下于104首交响曲(有人估计达150首之多)。他早期的交响曲多为生活娱乐题材,形式接近室内乐。18世纪70年代起才更多地吸收了北德乐派的成就,具有较深刻的内容和古典风格,往往既严肃又幽默。例如《第四十五交响曲》(《告别》,1772),据说是为了暗示公爵让乐师们休假回家而作的。海顿不同寻常地在第4乐章急板后面加上了慢板的第5乐章,奏至中途,乐队队员一个接着一个吹熄其谱架上的蜡烛而退席,最后剩下两把小提琴把交响曲带到深深打动人心的终止。80年代创作的“巴黎交响曲”(有人说是为宗教音乐会写的那几首,也有人说是为奥林匹克音乐会写的6首,目前尚无定论),抒情性的曲调更为丰富、生动、风趣,配器手法也更成熟。其中《第八十三交响曲》(1785)第1乐章副题的音响如母鸡咯咯叫唤,被称为《母鸡》交响曲。《第八十三交响曲》(1786)末乐章的主题听起来象一首脚步沉重而笨拙的风笛舞曲,故被称为《熊》交响曲。《第八十五交响曲》(1785)因受到法国王后的喜爱而得名《王后》交响曲。海顿后期创作的12部“伦敦交响曲”,大多具有热烈洒脱的主题旋律,充满活力的节奏,应用了活泼明快的乡村舞曲素材和简洁精致的复调性处理。其中4首得了绰号:《第九十四交响曲》(《惊愕》,1791)、《第一00交响曲》(《军队》,1793~1794)《第一0一交响曲》(《时钟》,1793~1794)《第一0三交响曲》(《鼓声》,1795)。这12首“伦敦交响曲”标志着海顿交响曲的最高成就。
海顿开创了交响曲的新的主调音乐风格,并使复调手法在功能和声的基础上发展。他摈弃了古老复调中那种拘谨而神秘的性质,而代之以率真、生动的音乐语言;海顿完善了4个乐章的奏鸣交响套曲形式,使作品的4个乐章体现统一的艺术构思,表现生活的各个方面,海顿发展了奏鸣曲快板的结构,并往往采用从速度、调性等方面与主题形成强烈对比的引子,展开部获得显著发展,确立了以短小动机进行展开的发展原则,直接启发了贝多芬。
海顿确立了乐队的双管编制和近代配器法原则,奠定了近代交响乐队的基础。
音乐家海顿被称为
“交响乐之父”。海顿被公认为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之父音乐建筑大师 龙岩松涛小学 小芒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