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名言是什么?
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意思是:不看清世俗的名利就不能明确自己的志向,身心不宁静就无法实现远大的理想。
出自:诸葛亮《诫子书》。
原文: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慆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释义:有道德修养的人,是这样进行修养锻炼的,他们以内心平静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清心寡欲就不能使自己的志向明确坚定,不安定清静就不能实现远大理想。
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如果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如果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陶冶性情使节操高尚。
如果年华与岁月虚度,志愿时日消磨,最终就会像枯枝落叶般一天天衰老下去。这样的人不会为社会所用而有益于社会,只有悲伤地困守在自己的穷家破舍里,到那时再后悔也来不及了。
诸葛亮运用了逻辑学中的"双重否定"来强调他要表达的“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这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这同“要想取之,必先与之”,“欲达目的,需先迂回曲折”的道理一样,“淡泊”、“宁静”不是求清净,不想有什么作为,而是要通过学习“明志”,树立远大的志向,待时机成熟就可以“致远”,轰轰烈烈干一番事业。
这既是诸葛亮一生经历的总结,更是对他儿子的要求。在这里诸葛亮用的是“双重否定”的句式,以强烈而委婉的语气表现了他对儿子的教诲与无限的期望。
诸葛亮的爱国名言
一、不傲才以骄人,不以宠而作威。——诸葛亮
二、善将者,必有博闻多智者为腹心,由沈审谨密者为耳目,勇悍善敌者为爪牙。——诸葛亮
三、怠慢则不能不开精,险躁则不能理性。——诸葛亮
四、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五、统治者必须具备外柔内刚的气质。——诸葛亮
六、有文事必有武备。——诸葛亮
七、喜不应喜无事之事,怒不应怒无怒之物。——诸葛亮
八、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九、大事起于难,小事起于易。——诸葛亮
十、贵而不骄,胜而不悖,贤而能下,刚而能忍。——诸葛亮
十一、将不可骄,骄则失礼,失礼则人离,人离则众叛。——诸葛亮
十二、圣人之治理也,安其居,乐其业。——诸葛亮
十三、图以于易,为大于细。——诸葛亮
十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
十五、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诸葛亮
十六、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诸葛亮
十七、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诸葛亮
十八、国之大务,莫先于戒备。——诸葛亮
十九、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
二十、欲思其利,必虑其害,欲思其成,必虑其败。——诸葛亮
二十一、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二十二、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二十三、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诸葛亮
二十四、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诸葛亮
二十五、勿以身贵而贱人,勿以独见而违众,勿持功能而失信。——诸葛亮
二十六、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二十七、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二十八、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二十九、刑罚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诸葛亮
三十、势利之交,难以经远。——诸葛亮
三十一: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
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
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平庸,不免于下流矣。
不爱尺壁而重爱寸阴,时难遭而易失也。
夫学须志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诸葛亮名言有哪些
名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以参看《出师表》
诸葛亮名言有哪些
名言: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以参看《出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