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对员的基本职责
校对员指从事校对工作的人员,依照原稿及设计要求在校样上检查、标注排版差错。出版社、报社、期刊等新闻出版相关单位多有校对员编制。
一、校对员的基本职责:
1、校对员应在确保校样与原稿一致的基础上,注意发现原稿在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知识性等内容方面的差错,以及在语言文字表述、图表公式排列、体例格式统一、字体字级批注、数字、符号、标点等方面的差错,及时负责地提请编辑部门解决。
2、校对员应该在校样上使用国家标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GB/T14706-1993)所规定的规范校对符号,以准确传递信息,方便编辑人员核正和改样人员改正。
3、发现原稿中存在的各种差错或不妥之处,用铅笔在校样空白处提出疑问或填写“原稿疑问单”,提请编辑部门解决。
4、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5、清除错别字,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二、校对员工作标准:
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书稿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一以下。
三、校对员工作程序: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做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7、使用黑马校对软件在二校或三校过一遍大样稿,把校对结果誊写到校样上,或生成勘误表提交编辑审核。
校对工作都做些什么?
要是一般的文化公司无非就是检查错别字、病句什么的。要是出版社、报社的,要求就高了,学识要广博,有敏锐的观察力,耐心细致,检查的项目很多了,有政治性、内容正确与否、文字、标点、数字、逻辑、版式等等。就是核实、更正的工作。
校对”是一种什么工作?具体点。先谢了。
校对是保证学报质量的重要环节,是对编辑工作的继续和补充。校对必须高度负责,认真细致,树立严谨周密,一丝不苟的作风。
1.根据原稿,核对并清除校样上的差错。
2.改正在政治思想上和科学性上遗留的不准确的提法和词句。
3.清除语法修辞上遗留的差错和毛病。
4.清除错别字。
5.解决和消除任何疑点。
二、把握校对标准
1.编辑负责校对、印刷工作的组织和实施,及时送取稿件和校样,做好与印刷厂的业务联系。
2.校对以原稿为准,不得在校样上随意增补、删减,发现原稿错误及编辑处理的疏漏和失误做出标示,由编辑对原稿、校样予以处理。若作者提出修改时,要尽量坚持不动版面、不动字数的原则,减少改版的麻烦。
3.准确使用校对符号,消灭错字,补齐遗漏,纠正版式错误,严格执行三校加点校制度,保证期刊质量。
4.校对以对校、折校为主,根据实际情况,部分稿件由作者校对一次,校后由编辑对格式、质量复校一次。
5.校对时要注意版面的规范、美观,排版的合理。校对差错率要保持在万分之二以下。
三、遵循校对的程序,交叉三校制
1.一校(作者、责任编辑各校一次):侧重对原稿校对,力求校样与原稿的一致,纠正版式错误,对有疑问处作出标示。校后通读一遍。要求作者不能对原稿作大的改动。
2.二校(责任编辑、执行编辑各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一校校出错误已改正,纠正版式错误,并对文稿中的疑问予以处理,填补遗缺,统一体例。
3.三校(执行编辑校一次):校对时要确定二校校出错误已改正,对校样进行综合检查,清理差错,确定版面格式。
4.点校:对三校校出错误予以核对,并对文章、版式作最后通校,确保清样无差错。
5.校对签名。校对者应在每次校样上签名,并标明校次,以防差错。
6.责任编辑甩开原稿和三校样,对清样进行阅读,寻找差错。在读样后,进行总体扫描,检查有无错字、漏字、表格与插图是否合乎规范,字体、字号使用是否正确等。
四、明确校对内容
1.检查多、漏、错文字及标点、符号错误;核对标题、署名,文中人名、地名、数字、公式。
2.检查版面、格式,图表位置及表题、图题,字体、字号、字距和行距。
3.检查标题位置、层次及转行,注释、参考文献及序号,核对中英文目录及页码与文章的一致。
4.检查目录及对应的页码、刊眉、页码顺序、版权,封面、封二、封三、封底的文字、刊号、年月期号。主要是把别人做出来的东西 你核实,保证无错误
再看看别人怎么说的。
校对要做些什么,工作内容是什么?
第一条校对是公文处理工作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是保证公文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第二条 校对是一项十分严肃的工作。一个数字、一个符号、 一个字词的差错会造成严重的工作失误、经济损失或政治事故。因此, 校对人员负有重要的责任。
第三条 校对又是一项十分细致、难度较大的工作。 校对人员必须具有严肃认真、全神贯注、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
校对职责 :
1、校对的基本职责是:对原稿负责,使校样符合原稿。
2、校对的职责还在于:在对原稿负责的基础上, 还要尽可能地发现原稿上的差错, 但不允许对已经领导审定的原稿作原则性的或整句、整段的修改。如确需修改,要经核稿人、签发人同意。
3、为了对校对负责,校对人员必须在原稿上签字。 如发生严重
校对错误,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校对方法 :
常用的校对方法有以下三种:
(一)对校法
原稿放在左边,校样放在右边。先看原稿,后对校样。 左手食指指着
原稿上要校对的文字,右手执笔,顺着校样上相应的字句移动, 遇到打错
(或排错)的地方。随时用校对符号或文字在校样上批注。 特别要注意按
照原稿逐字、逐句、逐个标点地校对,看、念、想结合进行。 眼睛要在每
个字、每个符号上停留一下,不要一滑而过,同时有节奏地默读文句, 并
使脑子作出反映。切忌读书看报式校对。
(二)折校法
原稿放在校对者正前面的桌上,校样拿在两手的食指、 大拇指与中指
之间(右手同时执笔)。从第一行起校一行折一行, 使原稿每一行的文字
紧紧靠近校样上要校的那一行文字。 要尽量做到一眼能同时看清原稿和校
样的字句。折校法一般适用于原稿是打印稿或铅印稿,而不适用于手写稿
(三)读校法
由两人合作,一人朗读原稿,另一人核对校样,并改正校样上的错误。座位一般为读者在左、校者在右,以便校者在需要时向左边查看原稿。
读者要将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朗读准确,速度要缓慢,音调要有节奏。
标题,每行另起等都要分别口头交代清楚。
以上三种校对方法各有优缺点。采用哪种校法, 要根据原稿和校祥的清晰程度决定。重要的文稿要采用两种以上的校法, 并至少有两人参加校
校对知识:
第八条 校对必须具备以下知识:
(一)懂得并正确使用校对符号。这是保证校对质量的重要条件。 不
少校对错误就是因为校对者不懂或不能正确使用校对符号造成的。 校对符
号必须统一; 不统一, 就会产生混乱和错误。 原国家出版事业管理局于
1982年1月1日颁发了《校对符号及其用法》供全国各出版社统一使
用。目前,公文校对也是使用的这套校对符号。
(二)要了解打印件、铅印件的版面格式以及字体、 字号等方面的简
单知识。
(三)校对用笔:笔迹的颜色要鲜明醒目,最好用彩色笔。
(四)校对要全面,不但要校正文,而且要认真校标题、 发文字号、
密级、签发人,校主送、抄报、抄送、发文单位,校主题词、 发文时间、
页码等。其中公文标题、发文时间尤其容易忽视,要特别注意。 附件同样
要认真校对。
(五)要注意字形、字音、字义相近的字,注意多字、漏字、 错字,
注意多行、漏行、错行,要特别注意数字错误, 注意外文和拼音字母有无
校对规定:
第九条 校对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原则上由拟稿人亲自校对;如他人为拟稿人代校, 首先要了解
和熟悉文稿的内容,识别清楚文稿的文字、数字、符号等。
(二)一般公文要二校;重要公文至少三校,并有两人以上参加校对
。铅印件一律三校。
(三)微机打印件,无论二校、三校件,最后一校一律看打印的腊纸
(四)文印室、印刷厂要及时通知拟稿人校对(同时告知发文字号)
。校对人员要在文稿“校对”栏签字。未经校对的文稿一律不准印制。
(五)无论二校、三校件,最后一校经打字员、排版工人改正后, 校
对人员必须进行复核。在复核中, 要特别注意校改过程可能产生的新的错
误,一种是校对人员自己校错改错,另一种是打字员、排版工人改错。 复
核对整个校对质量起最后把关的作用,以确保万无一失。要是一般的文化公司无非就是检查错别字、病句什么的。要是出版社、报社的,要求就高了,学识要广博,有敏锐的观察力,耐心细致,检查的项目很多了,有政治性、内容正确与否、文字、标点、数字、逻辑、版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