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七大方言区的方言到底都各自有什么特色呢?
全国七大方言包括: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七大方言各有特色,都是各个地区的文化精华,历经几千年的文化发展得以言传至今。
北方方言:使用北方方言的人比较多,大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十以上。
现在说的普通话就是由此转变而来,其中普通话说的最标准的就是东北人。北方方言还包括华北地区东三省和西部地区。其中西北方言又分晋、陕、甘等。所以说,北方方言遍布之广可想而知。
吴方言:吴方言讲起来就比较的温柔婉转,很有地方特色。
吴方言的主要遍布位置就是苏州,以前苏州这里被称为吴地,所以吴方言以此得名。
这种方言也比较广泛,是我国仅次于北方方言的一大方言。在上海和浙江地区说的人也比较多,尤其是吴语小调流传广为流传。
湘方言:说到“湘”大家肯定都会想到湖南卫视和长沙的臭豆腐,确实湘方言也是以长沙和湖南话为代表。
南方语言说起来都是软绵绵的,糯糯的,十分值得回味。
赣方言:赣方言以江西话为代表,都说江西山水美如画,尤其是桂林山水甲天下。
赣方言当真是言如其景,美不胜收。
客家方言:客家方言分布在粤、闽、桂等省。
因为比较少见,所以感觉很神秘。
闽方言:闽方言说白了就说福建话,感觉跟四川人说话有点相似。
特别是他们说福建经常会说是“胡建”,一般是台湾、海南、广西等地比较多,可以说是比较诙谐幽默的一种有趣的方言。
粤方言:粤方言也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广东话,一般分布在珠三角一带
。港澳地区也是大部分人都会说广东话,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中国有多少种方言?
中国方言可以分为7种,分别是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1.官话方言
官话方言是以北京话为基础定义的北方部分语言统称,即广义的北方话(晋语等除外)。在汉语各大方言中,官话方言有它突出的地位和影响。以洛阳为中心的北方话通行地区一直是中国政治的心脏地带,因而有“官话”之称。现在全国推行的普通话,就是在"北京官话"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官话方言内部一致性较强,它的分布地域最广,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73%。
2.吴方言
吴方言称为吴语,又称江东话、江南话、吴越语。周朝至今有三千多年悠久历史,底蕴深厚。在中国分布于今浙江、江苏南部、上海、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福建北一角,使用人口约一亿。吴语是中国七大方言之一,有国际语言代码。
3.湘方言
湘语,又称湘方言或湖南话,属汉藏语系汉语,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湖南省相当部分地区、临近湖南的重庆市和广西部分地区;以长沙话和双峰话为代表。
4.客家方言
客家语(Hak-kâ-ngî),简称客语(Hak-ngî),在非正式场合又称客话、客家话等,而在部分地区还称涯话(粤西等地)、新民话(广西等地)、广东话(土广东话)(湖南、四川等地)、怀远话(江西等地)、惠州话(广西等地)等,是中国台湾的官方语言之一(法定公事语言)、苏里南共和国的法定语言之一、汉藏语系下汉语族内一种声调语言,国际语言代码:ISO639-3hak。
5.闽方言
闽方言是以地域划分的语言称谓,并非语言学分类,实际上闽方言所指代的闽北话、闽南话、闽东话、闽中话、莆仙话五种汉语方言在语言学上各自独立。闽方言主要分布地为中国福建、台湾、海南、浙江南部、广东东南部和南部以及东南亚一些地区。今日以闽方言为母语的人约有8000万。闽方言可分为闽东.闽南、闽北闽中、莆仙五个次方言。
6.粤方言
粤方言又称粤语,以广州话为代表,当地人叫白话,以珠江三角洲为分布中心,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香港、澳门,北美洲、英国、欧洲和澳洲、新西兰、圣诞岛等以及东南亚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越南等华人社区中广泛使用。在粤语核心地区广东省近8000万本地人口中,粤语使用者近4000万;也有媒体认为,在广东省的1亿人口中,使用人数超过6700万。
7.赣方言
赣语是中国汉语七大方言之一,为汉族江右民系使用的主要语言。使用人口在江西省境内主要分布在赣江的中下游、抚河流域及鄱阳湖流域以及周边、湘东和闽西北、皖西南、鄂东南和湘西南等地区。另外在浙江、陕西还有少数赣语方言岛。
扩展资料:
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现代汉语各方言之间的差异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语音方面尤为突出。
汉语按方言分为两大类:官话方言和其他六大南方方言,官话由于和通用语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十分接近,因此它们不是独立的方言,即现代汉语,英文称作Mandarin-Chinese。其他南方方言没有官方语言地位,除客语、闽南语、粤语、北部吴语之外,其他都没有规范化,处于衰落,消失的境地。
除了闽语、粤语是保留了很多上古汉语特征外,其他都和广韵能对应起来,属于中古汉语后裔。客语、赣语很大程度上是中古汉语的北朝汉语后裔,而吴语、湘语可能是南朝汉语的后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中国方言
中国的七大方言是什么?
七大方言:官话方言、吴方言、湘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赣方言。
其中,官话方言又称“北方方言”,其他六大方言可以合称“南方方言”。
总体来说,官话方言内部差异较小,使用不同官话方言的人能够互相通话;南方方言和官话方言以及南方方言内部分歧较大,使用南方方言和使用官方方言的人以及使用不同南方方言的人往往无法通话。
一个大方言区内部仍存在语言差异,因此七大方言之下又分次方言,次方言内部还可以再分为若干土语。例如,闽方言分为以下七区:闽东区、闽南区、闽北区、闽中区、莆仙区、邵将区和琼文区。闽南区又可再分为泉漳、大田、潮汕、雷州四片。
扩展资料:
中国的语言学家对于汉语语言的划分一直存在很大的争议。有人把汉语划分为七大语言,有人划分为五大语言,也有人分为六大语言、八大语言,甚至九大语言。
但是大家比较认同的是,无论采取哪种划分方式,这些"大语言"内部的使用者有时也不能相互理解。在不同的语言区,人们的语言意识也有一定的差别。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中国方言
参考资料:中国网—中国方言1.北方话(简称:北语):北京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2.广东话(简称:粤语):广州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3.江浙话(简称:吴语):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4.福建话(简称:闽语):厦门话为标准语,但影响力不强[我觉得嘛,在国内一般,但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还是影响力挺大的]
5.湖南话(简称:湘语):长沙话为标准语,影响力不强
6.江西话(简称:赣语):南昌话为标准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梅县话为标准语,影响力比较强在广东省的梅州、河源客语区。其他地方或省份的客语区其影响力不强中国七大方言:
1、北方话(简称:北语):北京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2、广东话(简称:粤语):广州话为标准语(影响力强)
3、江浙话(简称:吴语):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4、福建话(简称:闽语):厦门话为标准语,但影响力不强[我觉得嘛,在国内一般,但在国外,特别是东南亚还是影响力挺大的]
5、湖南话(简称:湘语):长沙话为标准语,影响力不强
6、江西话(简称:赣语):南昌话为标准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梅县话为标准语,影响力比较强在广东省的梅州、河源客语区。其他地方或省份的客语区其影响力不强我国七大方言区主要根据语音方面来划分的北方方言: 他是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占汉族总人口的70%。 北方方言又分为华北、东北方言,西北、西南和江淮方言等四个次方言。 吴方言: 分布在上海、江苏东南部,镇江以东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以苏州话,上海话为代表。 湘方言: 分布在湖南省大部分地区,以长沙话为代表。 赣方言: 分布在江西省大部分地区,以南昌话为代表。 客家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东部和北部,福建西部,江西东南部和广西南部,以广东省梅县话为代表。 粤方言: 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中部、西南部、北部,广西的东部、南部,以及港澳地区,以广州话为代表。 闽方言: 跨越四省,包口福建省大部分地区,广东省东部和浙江省南部部分地区以及台湾省大部分汉人居住区。 也有将闽方言分为闽北,闽南二方言,于是又有八大方言区之说。中国七大方言:
1、北方话(简称:北语):以北京话为标准语;
2、广东话(简称:粤语):以广州话为标准语;
3、江浙话(简称:吴语):以苏州话为标准语,今多以上海话为其代表;
4、福建话(简称:闽语):以闽南语的厦门腔为标准语;
5、湖南话(简称:湘语):以长沙话为标准语;
6、江西话(简称:赣语):以南昌话为标准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以梅县话为标准语。潮汕话其实就是闽南语
汉语共有七大方言,什么方言是现代普通话的方言基础
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北方方言粤方言吴方言闽南方言湘方言客方言赣方言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北方方言!使用人口约占汉族总人口的百分之73,是现代汉民族的基础方言。北京话为语音
北方言词汇为基础
现代典范白话文著作为规范官话,又称北方方言或北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