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锅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啊
高压锅和电压力锅哪个好?用了好多年,终于知道了_好看视频
高压锅的原理
虽然电压力锅在生活中比较常用,但是很多人对它的工作原理,并不是很了解。那具体是什么呢?PChouse带大家一起了解下吧。
电压力锅是传统高压锅和电饭锅的升级换代产品,结合了压力锅和电饭锅的优点,解除了普通压力锅的安全隐患,而且热效率大于80%,比普通电饭锅节电30%以上,是一个比较实用的烹调器具。
电压力锅的工作原理是由食物由生变熟,要经升温过程;且温度越高,熟得越快。故生活中将压力锅盖子盖好,保持密闭,加热时使锅里的水温升高,蒸发加剧,水面上方水蒸气不断增多,锅内气压不断增大。一般可使锅内气压接近1.7个标准大气压,水的沸点接近120°C。这样就使锅内食品被加热的温度比用普通锅提高近20°C,食物自然易熟。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高压锅的原理是什么
在正常大气压下,用普通的锅烧水,只能烧到水的沸点即100度,然后即使再加热,水的温度也不会再高出沸点。
而高压锅则应用的是“气压和水的沸点成正比”的原理(如在高原上地势高,气压低,用普通的锅烧水,可能烧到80多度水就开了,说明在气压低的地方水的沸点也低,反之若加大气压,水的沸点相应升高)。
高压锅里的水加热被烧开后产生蒸汽,再继续加热,蒸汽的压力会逐渐升高,根据气压和水的沸点成正比的原理,锅内的水的沸点不断被提高,那么锅内的温度也随之上升,可以超过100度以上。这样可以用高温高压来快速烹制食物或用来消毒灭菌。
一般的医用高压锅要求在锅内温度达到120度(当然也有相应的气压指标,忘记了)并保持15分钟才能达到使内容物彻底灭菌目的。在烧瓶中盛半瓶水,用一只插有玻璃管和温度计的塞子塞紧瓶口,再用一段橡皮管把玻璃管和注射器连通(或者连接一个小气筒)。 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你可从温度计上看到,当温度接近100℃时,瓶里的水沸腾了。这时你用力推压针筒活塞(或者压气筒活塞),增大瓶里的压强,你会看到,虽然仍在加热,水的温度也略有升高,但是沸腾停止了。这说明,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了。 “高压锅”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世界上第一只高压锅是在1681年发明的,发明人是法国的医生兼物理学家和机械师丹尼斯·帕平。这只高压锅做得十分坚固,锅盖是铁制的,份量很重,紧紧地盖在锅上。锅的外围罩了一层金属网,以防意外爆炸。锅本身有两层,中央摆有内锅,要煮的食物就放在内锅里。加热以后,蒸汽跑不出来,锅内气压升高,水的沸点也升高了,食物就熟得快了。帕平在访问英国的时候,曾用他的高压锅作了一次表演。据在场的人记载,在帕平的高压锅里,就是坚硬的骨头,也变得象乳酪一样柔软。 今天,在我国的许多家庭都用上了“高压锅”,用这种锅做饭熟得快,很省时间。特别是在海拔高度很高的地区生活,煮饭必须用“高压锅”。因为高度越高,气压越低,水的沸点也降低。据测定在海拔6000米的地方,水的沸点只有80℃左右。在这里用普通锅是很难把饭煮熟的,所以,必须用高压锅来提高水的沸点。
高压锅什么工作原理..
增大内部压力从而达到内部温度提高(比普通锅高),这样的话就可以在短时间内做熟食物!为了节约时间,人们已经习惯用高压锅来煮饭菜。其实它并非是现代生活中的发明,早在300多年前,法国物理学家帕平就用它做过“大餐”。
一次,帕平在做实验时,由于不小心,被从加热容器中喷出来的蒸汽烫伤了手,伤势十分严重。帕平就向波意耳请教这次的蒸汽格外热的原因。波意耳的解释是,在高压下水的沸点升高,所以它的蒸汽特别烫。实验中水是在密闭容器里加热的,沸腾后的水蒸气使容器上方的空气密度加大,从而使气压升高。反之,在低压情况下,沸点降低的水蒸气就不烫手了。
受到启发之后的帕平设计并且制作了一个密闭的容器,然后把容器内的水加热,容器里的压力随着水温的升高越来越大,因而水的沸点也升高,食物也就熟得快了。他从此得出结论,气压的高低与水的沸点温度成正比。帕平制造了第一只高压锅,然后,他用高压锅做了牛肉等各种食物,举办了一个名为“加压大餐”的宴会,大家吃过以后都啧啧称奇。就这样,高压锅开始走入千家万户因为水的沸点受气压影响,气压越高,沸点越高。在高山、高原上,气压不到1个大气压,不到100℃水就能沸腾。在气压大于1个大气压时,水就要在高于100℃时才会沸腾。人们现在常用的高压锅就是利用这个原理设计的。高压锅把水相当紧密地封闭起来,水受热蒸发产生的蒸汽不能扩散到空气中,只能保留在高压锅内,就使高压锅内部的气压高于1个大气压,也使水要在高于100℃时才沸腾,这样高压锅内部就形成高温高压的环境,饭就容易很快做熟了。当然,高压锅内的压力不会无限地上升,高压锅的排气装置会在气压达到一定程度时把蒸汽排出,保证使用安全。液体的沸点随气压的增大而升高用普通锅做饭,得先把水烧开,温度达到100℃左右,然后在这一温度下焖一段时间,才能把饭煮熟。水烧开以后,它的内部和表面上同时发生剧烈的汽化,这种现象叫做沸腾。水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水的沸点。
如果锅里的温度能高于100℃, 做饭所用的时间就大大缩短。但是,普通锅无法再提高温度, 因为水沸腾后再加热,只能加快水的汽化,不可能升高水的温度。所以,只有提高水的沸点,才能达到提高锅内温度的目的。
怎样提高水的沸点呢?
先做个实验:在烧瓶中盛半瓶水,用一只插有玻璃管和温度计的塞子塞紧瓶口, 再用一段橡皮管把玻璃管和一个小气筒连接。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 可以从温度计上看到。当接近100℃时,瓶里的水沸腾了。此后即使再加热,温度不再上升。然后用力压气筒的活塞,增大瓶里的压强,并继续加热。我们会看到沸腾停止,水的温度又开始升高。这说明,水的沸点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液体发生沸腾时的温度。当液体沸腾时,在其内部所形成的气泡中的饱和蒸汽压必须与外界施予的压强相等,气泡才有可能长大并上升,所以,沸点也就是液体的饱和蒸汽压等于外界压强的温度。液体的沸点跟外部压强有关。当液体所受的压强增大时,它的沸点升高;压强减小时;沸点降低。例如,蒸汽锅炉里的蒸汽压强,约有几十个大气压,锅炉里的水的沸点可在200℃以上。又如,在高山上煮饭,水易沸腾,但饭不易熟。这是由于大气压随地势的升高而降低,水的沸点也随高度的升高而逐浙下降。(在海拔1900米处,大气压约为79800帕(600毫米汞柱),水的沸点是93.5℃)。
在相同的大气压下,液体不同沸点亦不相同。这是因为饱和汽压和液体种类有关。在一定的温度下,各种液体的饱和汽压亦一定。例如,乙醚在20℃时饱和气压为5865.2帕(44厘米汞柱)低于大气压,温度稍有升高,使乙醚的饱和汽压与大气压强相等,将乙醚加热到35℃即可沸腾。液体中若含有杂质,则对液体的沸点亦有影响。液体中含有溶质后它的沸点要比纯净的液体高,这是由于存在溶质后,液体分子之间的引力增加了,液体不易汽化,饱和汽压也较小。要使饱和汽压与大气压相同,必须提高沸点。不同液体在同一外界压强下,沸点不同。沸点随压强而变化的关系可由克劳修斯;克拉珀龙方程得出。
沸点与气压成正比.气压越大,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理由:液体在挥发的时候产生蒸气压,当蒸气压(饱和蒸气压)等于外界的压力时,液体就会沸腾,此时的温度就是液体的沸点.
外界的压力增大时,必须升高温度才能使蒸气压增大以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当外界压力降低时,温度比较低的时候就能够使蒸气压等于外界压力,达到沸腾.
其实仔细研究高压锅的构造后,我们就会发现高压锅的原理并不复杂。上面已经说过,水的沸点会随着压强的增大而增大,反之,降低而降低,所以高压锅的基本思想就是要通过增大锅内压强,使水的沸点增高从而提高水能达到的最高温度,使食物在较高的温度中煮,这样就能使食物容易熟,于是缩短烹饪时间。那么高压锅是如何使锅内压强达到一个较大的值呢?
经过我们研究了家里的高压锅的结构,我们发现锅盖上有2个气孔(有时还有一个小气孔,上面有向上的活塞,它的气密性较好,在放气时可以观察锅内的气是否放完,从而在安全时开启锅盖),气孔1在常温时有活塞落下,使锅内与外界相通,但在温度升高至100°C时,水气化成水蒸气,水蒸气会把活塞冲起(此时锅内压强latm),气孔2上的限压阀是由较重的金属制成,质量较大,不易被立即冲开,所以此时锅被密封,继续加热,锅内温度继续升高,于是锅内气体分子的温度升高,即气体分子运动加剧,分子的平均速度增大,分子撞击器壁的作用力增大,故压强增大,当压强增至一定值时,气体就会冲开气孔2上的限压阀。气体冲开限压阀就是我们常看到的高压锅“放气”,由于继续加热,“放气”会一直持续下去,说明这以后锅内都保持一定的、较高的温度,当然,为了安全,我们这时可以把火适当调小,煮至适当的时间,就可以将火关掉,于是食物就烹饪成功。
高压锅就是根据这个原理制造的。它用特别的胶圈密封, 不让锅内蒸气跑掉 。因此, 在加热过程中蒸气压强不断增大,提高了水的沸点 。家庭常用的高压锅内蒸气压强能达到1.3个大气压,锅内水沸腾的温度可达到108℃左右,所以做饭快,省时省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