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4点45。
氯气为黄绿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3.214g/L),熔点−101.0℃,沸点−34.4℃,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氯气分子由两个氯原子组成,微溶于水,易溶于碱液,易溶于四氯化碳、二硫化碳等有机溶剂。
氯有26种同位素,其中只有35Cl和37Cl是稳定的,其余同位素均具有放射性。
扩展资料:
氯的作用:
氯离子作为人体内主要的阴离子,在维持细胞内外渗透压,酸碱平衡和水容量等多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1、维持细胞外液的容量与渗透压。氯离子是细胞外液中含量最多的阴离子,与钠离子一起占维持渗透压总离子数的80%左右,调节细胞外液容量和维持渗透压。
2、维持体液酸碱平衡。人体维持体内酸碱平衡状态有赖于体内的离子缓冲系统的缓冲作用和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调节作用。
在血浆中,碳酸盐和二氧化碳是最主要的缓冲对,起最主要作用,氯离子浓度变化时,细胞外液中的碳酸盐的浓度也随之变化。补充氯离子可以校正由疾病或利尿剂引起的代谢性碱中毒。
3、参与血液二氧化碳运输。氯转移是机体二氧化碳运输的一个重要环节。氯离子通过影响血浆中碳酸氢根的浓度,调节血液中二氧化碳输送至肺部排出体外。
4、其他作用。氯参与胃酸的形成,胃酸能激活胃蛋白酶原,促进维生素B12和铁的吸收,帮助消化食物;激活唾液淀粉酶分解食物中的淀粉;抑制随食物进入胃的微生物的生长;氯也可刺激肝功能,促使肝中有毒废物排出。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氯
氯的相对原子质量?
Cl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5
相对原子质量表的初中常用相对原子质量
初中常用相对原子质量:
氢 H (1)、碳C(12)、氮N(14)、氧O(16)、钠Na(23)、镁Mg(24)
铝Al(27)、硅Si(28)、磷P(31)、硫S(32)、氯Cl(35.5)、钾K(39)
钙Ca(40)、锰Mn(55)、铁Fe(56)、铜Cu(63.5)、锌Zn(65)、
银Ag(108)、钡Ba(137)、碘I(127)。
相对原子质量表:
1、是指按照原子序数排列。 本表数据源自最近元素周期表,以12C=12为标准。 本表方括号内的原子质量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质量数。
2、相对原子质量末位数的不确定度加注在其后的括号内。 原子量加方括号的为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最长的同位素的质量数。
3、由于原子的实际质量很小,如果人们用它们的实际质量来计算的话那就非常的麻烦,例如一个氢原子的实际质量为1.674×10⁻²⁷千克,一个氧原子的质量为2.657×10⁻²⁶千克。
4、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1.993×10⁻²⁶千克。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其各种同位素相对原子质量的加权平均值。元素周期表中最下面的数字为相对原子质量。
5、相对原子质量是指以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任何一种原子的平均原子质量跟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1/12的比值,称为该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为质量单位,符号u,它定义为碳12原子质量的1/12。
扩展资料:
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来源:
1、相对原子质量(原子量):1个氢原子质量约为1.67×10^-27 kg,一个氧原子质量约为2.657×10^-26kg,书写使用都不方便。
2、所以国际上用相对质量来进行基本计算:以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作为标准(约1.67×10^-27kg),其他原子与它相比较,所得的比值,作为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简称原子量,符号为Ar,单位为1,不写。
3、1959年,在慕尼黑召开的国际纯粹暨应用物理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Pure and Applied Physics,简称IUPAP)上,德国J.H.马陶赫建议C=12.0000作为原子量基准,并提交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考虑,后者于1960年接受这一建议。
4、1961年,在蒙特利尔召开的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上,正式通过这一新基准。1979年,由国际相对原子质量委员会提出原子量的定义,用它作为标准之后,其它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都接近整数,便于记忆与使用。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相对原子质量表氢:1 铝:27 铁:56 氦:4 硅:28 铜:63.5 碳:12 磷:31 锌:65 氮:14 硫:32 银:108 氧:16 氯:35.5 钡:137 氟:19 氩:40 铂:195 氖:20 钾:39 金:197 钠:23 钙:40 汞:201 镁:24 锰:55 碘:1271氢H1
2氦He4
6碳C12
7氮N14
8氧O16
9氟F19
10氖Ne20
11钠Na23
12镁Mg24
13铝Al27
14硅Si28
15磷P31
16硫S32
17氯Cl35.5
18氩Ar40
19钾K39
20钙Ca40
25锰Mn55
26铁Fe56
29铜Cu64.5
30锌Zn65
47银Ag108
53碘I127
56钡Ba137
78铂Pt195
79金Au197
80汞Hg201科普中国·科学百科:相对原子质量表
常用的相对分子质量
钠23、镁24、铝27、铁56、锌65、钙40、铜64、钾39、硫32、碳12、氢气2、氮气28、氧气32、水18、一氧化碳28、二氧化碳44、盐酸36.5、硫酸98、碳酸钙100、氢氧化钠40.
其实相对分子质量是又相对原子质量相加得来的,所以只要你记住了常用是相对原子质量,你要求相对分子质量也就迎刃而解。
为什么Cl的相对原子质量约等于35.5?难道出现半个质子或者中子?还是电子质量影响?
35.5是氯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氯元素有多种原子。氯元素的核素(同位数)有三种,相对质量分别约为35,36,37,分别乘以它们占自然界中存在的氯元素的百分比,相加得到的35.5(高中化学有讲到,好像在讲解元素周期表那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