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2co3是什么(na2co3是什么化学式)

na2co3是什么化学式

na2co3是碳酸钠的化学式,俗名苏打、纯碱、洗涤碱、普通情况下为白色粉末,为强电解质。密度为2.532g/cm3,熔点为851°C,易溶于水,具有盐的通性。

na2co3是什么

NA2CO3是什么物质来的?

碳酸钠(纯碱)化学式为Na2CO3,俗名纯碱,又称苏打、碱灰,一种重要的化工基本原料,纯碱工业的主产品。通常为白色粉末,高温下易分解,易溶于水,水溶液呈碱性。纯碱在潮湿的空气里会潮解,慢慢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部分变为碳酸氢钠,所以包装要严,否则会吸潮结块,碳酸钠与水生成Na2CO3·10H2O,Na2CO3·7H2O,Na2CO3·H2O三种水合物,其中Na2CO3·10H2O最为稳定,且溶于水的溶解热非常小。多应用于照相行业,其商品名称为碳氧。Na2CO3·10H2O又称晶碱,以前,晶碱常用于家庭洗涤和洗羊毛,故又称“洗濯碱”①。过去,我国民间习惯使用既能洗衣又能发面的“块碱”,那是用纯碱加大量水搅拌制成的(另加有一些小苏打(NaHCO3),其含水量在50%以上。碳酸钠溶于水时呈吸热反应,在空气中易风化。Na2CO3·7H2O不稳定,仅在32.5~36℃范围内才能从碳酸钠饱和溶液中析出。碳酸钠是弱酸强碱盐。用化学方法制出的Na2CO3比天然碱纯净,人们因此称它为“纯碱”。

纯碱的用途很广,一般都是利用它的碱性。它可用于制造玻璃,如平板玻璃、瓶玻璃、光学玻璃和高级器皿;还可利用脂肪酸与纯碱的反应制肥皂;在硬水的软化、石油和油类的精制、冶金工业中脱除硫和磷、选矿、以及铜、铅、镍、锡、铀、铝等金属的制备、化学工业中制取钠盐、金属碳酸盐、漂白剂、填料、洗涤剂、催化剂及染料等均要用到它,在陶瓷工业中制取耐火材料和釉也要用到纯碱。

纯碱是一种重要的大吨位的化工原料。纯碱生产有索尔维法①,侯氏制碱法②和天然碱加工法等,所用原料因加工方法不同而异。主要原料为原盐(包括海盐、池盐、矿盐及地下卤水)、天然碱、石灰石、氨等。中国主要纯碱厂有大连化工公司碱厂,天津碱厂,青岛碱厂,自贡鸿鹤化工总厂,湖北省化工厂。

Na2CO3是什么颜色的呢?

碳酸钠俗名纯碱或苏打,是白色粉末。

na2co3是什么

Na2CO3是什么化学式?

  与酸产生一定反应11。与碱反应12。与盐反应13。与H2O、CO2反应14热力学函数15稳定性16溶解性17制取18侯氏制碱法19用途20健康危害21毒理学资料22燃爆危险23急救措施24消防措施25泄漏应急处理26操作注意事项27储存注意事项28运输注意事项29教育要点30纯碱工业基本介绍1管制信息2化学式3相对分子质量4名称5性状6储存7用途8分类9。

如何区别nacl和na2co3

把它们溶于水,加入酚酞,溶液变红的是碳酸钠

na2co3是什么

碳酸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有哪些

碳酸钠常温下为白色无气味的粉末或颗粒。有吸水性,露置空气中逐渐吸收 1mol/L水分(约=15%)。其水合物有Na2CO3·H2O,Na2CO3·7H2O和Na2CO3·10H2O。

碳酸钠易溶于水和甘油。20℃时每一百克水能溶解20克碳酸钠,35.4℃时溶解度最大,100克水中可溶解49.7克碳酸钠,微溶于无水乙醇,难溶于丙醇。

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变红。

稳定性较强,但高温下也可分解,生成氧化钠和二氧化碳:

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并结成硬块:

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石碱(Na2CO3·10H2O)在干燥的空气中易风化:

热力学函数

在(298.15K,100k)的热力学函数:

标准摩尔生成热ΔfHmθ(kJ·mol-1):-1130.8[1] 

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自由能ΔfGmθ(kJ·mol-1):-1048.1[1] 

标准熵Smθ(J·mol-1·K-1):138.8[1] 

由于碳酸钠在水溶液中水解,电离出的碳酸根离子与水中氢离子结合成碳酸氢根离子,导致溶液中氢离子减少,剩下电离的氢氧根离子,所以溶液pH显碱性。

由于碳酸根可以结合水中的质子(即氢离子)生成碳酸氢根和碳酸,并且能结合酸中的质子释放二氧化碳。所以碳酸钠在酸碱质子理论中属于布朗斯特碱。

以盐酸为例。当盐酸足量时,生成氯化钠和碳酸,不稳定的碳酸立刻分

解成二氧化碳和水。这个反应可以用来制备二氧化碳

总的化学方程式是:

当盐酸少量时发生如下反应:

碳酸钠与其他种类的酸也能发生类似的反应。

碳酸钠能和氢氧化钙、氢氧化钡等碱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和氢氧化钠。工业上常用这种反应制备烧碱(俗称苛化法):

碳酸钠能和钙盐、钡盐等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沉淀和新的钠盐:

由于碳酸钠在水中水解生成氢氧化钠和碳酸,它与某些盐的反应则会推动化学平衡向正方向移动,生成相应的碱和二氧化碳:

扩展资料:

碳酸钠介绍:

在人工合成纯碱之前,古代就发现某些海藻晾晒后,烧成的灰烬中含有碱类,用热水浸取、滤清后可得褐色碱液用于洗涤。

大量的天然碱来自矿物,以地下埋藏或碱水湖为主。以沉积层存在的天然碱矿品位最高,分布甚广。

最早发明人工合成纯碱方法是18世纪末,法国路布兰用芒硝加石灰石和煤在高温下还原并进行碳酸化,得到以含Na2CO3为主的粗制品-黑灰,经过浸取、蒸发、精制、再结晶、烘干,获得纯度约为97%的重质纯碱。

1861年,比利时E.索尔维独自发明了并获得过专利。由于技术秘密保护一直未能大范围应用,20世纪20年代才从美国突破,尤其是中国著名的化工专家侯德榜于1932年出版了《纯碱制造》一书,将保密70年,索尔维法公布于世。

侯德榜还与1939-1942创建了侯氏制碱法,并在

四川建立了中试车间。1952年在大连化工厂设立了联合制碱车间。日本旭硝子公司推出的NA法,实质上是联碱和氨碱的折中法。可随意调节纯碱与氯化铵的比例。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碳酸钠物理性质性状碳酸钠常温下为白色粉末或颗粒。无气味。有碱性。是碱性的盐。有吸水性。露置空气中逐渐吸收 1mol/l水分(约15%)。遇酸分解并泡腾。溶于水(室温时3.5份,35℃时2.2份)和甘油,不溶于乙醇。水溶液呈强碱性,ph11.6。相对密度(25℃)2.53。熔点851℃。半数致死量(30日)(小鼠,腹腔)116.6mg/kg。有刺激性。可由氢氧化钠和碳酸发生化学反应结合而成。溶液呈碱性。碳酸钠在2132k分解。[5]溶解性碳酸钠易溶于水,甘油,20摄氏度时一百克水能溶20克碳酸钠,微溶于无水乙醇,不溶于丙醇。碳酸钠是一种强碱盐,溶于水后发生水解反应(碳酸钠水解会产生碳酸氢钠和氢氧化钠),使溶液显碱性,有一定的腐蚀性,能与酸进行复分解反应(na₂co₃+h₂so₄==na₂so₄+h₂o+co₂↑),生成相应的盐并放出二氧化碳。稳定性稳定性较强,但高温下也可分解,生成氧化钠和二氧化碳。长期暴露在空气中能吸收空气中的水分及二氧化碳,生成碳酸氢钠,并结成硬块。吸湿性很强 ,很容易结成硬块,在高温下也不分解。含有结晶水的碳酸钠有3种:na₂co₃·h₂o、na₂co₃·7h₂o 和 na₂co₃·10h₂o。

化学性质风化碳酸钠的结晶水合物石碱(na₂co₃·10h₂o)在干燥的空气中易风化。na₂co₃·10h₂o====na₂co₃+10h₂o与酸反应na₂co₃+ 2hcl(过量) ==== 2nacl +h₂co₃碳酸不稳定,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h₂co₃====h₂o + co₂↑na₂co₃+ hcl(少量) ==== nacl + nahco₃与碱反应na₂co₃+ ca(oh)₂==== 2naoh + caco₃↓(碳酸钙白色沉淀,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与盐反应na₂co₃+ bacl₂==== 2nacl + baco₃↓(碳酸钡白色沉淀,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3na₂co₃+ al₂(so₄)₃+ 3h₂o ==== 2al(oh)₃↓+ 3na₂so₄+ 3co₂↑(氢氧化铝白色沉淀,难溶于水,可溶于酸、碱)na₂co₃+cacl₂=====2nacl+caco₃↓与h₂o、co₂反应na₂co₃+ h₂o + co₂==== 2nahco₃(于碱性环境中沉淀析出)碳酸钠的物理性质:

碳酸钠是一种易溶于水的白色粉末,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溶液变浅红)。高温能分解,加热不分解。熔点851℃密度2.532g/cm^3

碳酸钠的化学性质:

1、与酸反应

Na2CO3+ 2HCl(过量)=2NaCl +H2CO3

Na2CO3+ HCl(少量)=NaCl + NaHCO3

2、 与碱反应

Na2CO3+ Ca(OH)2= 2NaOH + CaCO3↓

3、与盐反应

Na2CO3+ BaCl2=2NaCl + BaCO3↓(碳酸钡白色沉淀,难溶于水,但可溶于酸)

3Na2CO3+ Al2(SO4)3+ 3H2O =2Al(OH)3↓+ 3Na2SO4+ 3CO2↑ (氢氧化铝白色沉淀,难溶于水,可溶于酸、碱) Na2CO3+CaCl2=2NaCl+CaCO3↓

4、与H2O、CO2反应

Na2CO3+ H2O + CO2= 2NaHCO3(于碱性环境中沉淀析出)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