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的制作工序
茶的制作工序根据不同的茶品种有不同,具体分别如下:
1、绿茶、工艺流程:杀青→揉捻→干燥、主要品质特征:清汤绿叶
2、红茶、工艺流程:萎凋→揉捻→发酵→干燥、主要品质特征:红汤红叶
3、乌龙茶、工艺流程: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主要品质特征:绿叶红镶边
4、黄茶、工艺流程:杀青→揉捻→闷黄→干燥、主要品质特征:黄汤黄叶
5、黑茶、工艺流程:杀青→揉捻→渥堆→干燥、主要品质特征:橙黄汤色,醇和滋味
6、白茶、工艺流程:萎凋→干燥、主要品质特征:汤色晶亮,滋味鲜爽带甜
扩展资料:
茶的禁忌:
1、吃狗肉后忌喝茶
狗肉中富含蛋白质,而茶叶中鞣酸较多,如食狗肉后立即饮茶,会使茶叶中的鞣酸与狗肉中的蛋白质结合为鞣酸蛋白。这种物质有收敛作用,能减弱肠蠕动,产生便秘,代谢产生的有毒物质和致癌物滞肠内被动吸收,而不利于健康。
2、茶和白糖:
茶叶味苦性寒,人们饮茶的目的就是借助茶叶的苦味刺激消化腺,促使消化液分泌,以增强消化机能。再就是利用茶的寒凉之性,达到清热解毒的效果。如茶中加糖,就会抑制这种功能。但古籍中也有茶叶配白糖疗疾的偏方,作为食疗可以,若平时饮茶则不宜配糖。
3、茶与鸡蛋:
茶水煮鸡蛋,茶的浓度很高,浓茶中含有较多的单宁酸,单宁酸能使食物中的蛋白质变成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质,影响人体对蛋白质的吸收和利用。鸡蛋为高蛋白食物,所以不宜用茶水煮鸡蛋食用。
百度百科—茶叶
茶叶制作过程步骤是什么?
绿茶:杀青→揉捻→干燥。
红茶:萎凋→揉捻→发酵→干燥。
乌龙茶: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干燥。
黄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黑茶:杀青→揉捻→渥堆→干燥。
白茶:萎凋→干燥。
按加工过程不同,可分为初制(初加工)、精制(精加工)、再加工和深加工。加工工艺不同便形成不同的茶类,各茶类茶叶品质的形成取决于加工工序的协调配合;优质的鲜叶原料只有在优良的加工条件下,生产出优质的各种茶叶。
19世纪初,茶叶的成分才逐渐明确起来。经过现代科学的分离和鉴定,茶叶中含有机化学成分达四百五十多种,无机矿物元素达四十多种。
有机化学成分主要有:茶多酚类、植物碱、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果胶素、有机酸、脂多糖、糖类、酶类、色素等。而铁观音所含的有机化学成分,如茶多酚、儿茶素、多种氨基酸等含量,明显高于其他茶类。
无机矿物元素主要有:钾、钙、镁、钴、铁、铝、钠、锌、铜、氮、磷、氟、碘、硒等。铁观音所含的无机矿物元素,如锰、铁、氟、钾、钠等均高于其他茶类。
制装中段废水的工艺流程是怎样的?
制装中段废水又称造纸中段废水。主要包括制浆筛选洗涤废 水和漂白废水。因是在制浆造纸工艺的中间阶段产 生,并常常排入同一排水系统,故此得名。洗浆后浆 料中残存的蒸煮废液会在筛选工艺和漂白工艺的洗 涤过程中被洗出。漂白时,浆料经过含氯氧化性漂 白剂的漂白和碱处理(亚硫酸盐法可不需碱处理), 浆中残余的木素和一部分碳水化合物被溶出,形成 氯化有机物、色素物质等。漂白废水中还常含有一 些过量的氧化剂和碱性药剂。中段废水水质一般 为:COD 为 800 -1 600mg/L,BOD5 为 300 -500mg/ L,SS为800-1 500mg/L,呈中性或弱碱性。厂内 处理措施主要有:采用洗涤水封闭筛选系统或采用 高浓浆料筛选法,改氯漂白为氧气漂白工艺等。厂 外处理方法可综合采用污水处理常用方法,如物理 法去除悬浮物,化学法中和、脱臭,生物法去除有机 物,以达到排放要求。
激光制网工艺流程有什么优点?
激光雕刻制网的优点有:均匀性、重现性好;花型信息不会丢失;雕刻精细度高;利于补网和旧网利用;可实现环保制网、无污染生产;有利于网坯的准备,缩短制网时间;缩短制网工作;可降低产生疵病的概率。
茶叶的制作过程(详细)?
茶叶的采择,分春茶、夏茶和秋茶。采茶十分讲究时节。春茶一般在抽出一芽四叶或一芽五叶时采制。夏茶待抽出一芽三叶或一芽四叶时采制。秋茶在抽出一芽二叶或一芽三叶时采收。
春茶最好,在清明前采(阳历4日5日),又称明前茶,这时茶树没生虫,这茶可算得上“绿色”食品了。清明后,虫生长,我国大多数茶农就打农药,下面你可想像了…
茶叶制作过程:
绿茶:制作时不经过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为以锅炒而成的炒菁绿茶,比方龙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温蒸汽蒸煮的蒸菁绿茶,比方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气浓、后者有新鲜新绿感。
黄茶:制作方式近似绿茶,但过程中经过闷黄,使茶叶与茶汤的颜色呈黄的微发酵的茶,发酵度约10~20%,滋味清香甘甜,如君山银针、蒙顶黄牙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白茶:把叶片采摘下来后只经过轻微的、约10~30%程度的发酵、不经过任何炒菁或揉捻动作,便直接晒干或烘干的轻发酵茶。带有细致的茸毛,滋味清淡爽滑,非常独特。特产于中国福建一带,如白毫银针、寿眉牡丹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青茶:又称乌龙茶。发酵度约为20~60%,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滋味变化多端,兼容绿茶的清绿新爽与红茶的醇厚甘美,常带有如花香、果香、谷香等多元丰富的香气,是台湾最知名的茶类。知名茶款除乌龙外还有包种、铁观音、水仙、武夷茶。
红茶:发酵度达80~90%的全发酵茶。制作过程不经杀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然后进行完整发酵,使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为茶红素,因而形成红茶所特有暗红色茶叶、红色茶汤。(然必须注意的是,在英文中,红茶并不称「红」茶,而称black tea)
黑茶:属后发酵茶。制造上是在杀菁、揉捻、晒干后,再经过堆积存放的过程(称为「渥堆」),使之产生再次发酵,故而茶叶与茶汤颜色更深、滋味也更浓郁厚实。如普洱茶、湖南黑茶等都是着名茶款。
红茶的制作
认识了茶的分类,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红茶的制作过程:
茶是以从茶树上与采摘下来的嫩叶与芽所制成。一般而言,高品质的红茶通常采摘一芽二叶到三叶,且叶片的老嫩程度需一致。
萎凋:将采摘下来的叶子,在室内均匀摊放开来静置一段时间,使茶叶的水分缓慢挥发减少,变为柔软而容易揉捻,同时茶叶也会在也在水分散失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化学变化。
揉捻与切碎:将萎凋后的的茶叶以手工或机器方式加以揉搓揉制,一方面破坏茶叶的组织,使内含的茶汁与茶的内质和芳香释出于茶叶的表层,以能在未来冲泡时可以迅速溶解出来;一方面使茶叶紧卷成型,以利包装与保存。而茶叶揉捻的方式与轻重的不同,也会形成风味上的不同差异。
如果是切碎型的红茶(现在可见的、除中国的功夫红茶、小种红茶外,大部分红茶均属之),则在此过程中以机器同时进行切碎的动作。
发酵:将揉切好的茶叶铺开来,在湿润的空气中摊放约数个小时进行发酵,使茶叶在空气中氧化,红茶的色泽与香气在此步骤完整形成。
干燥:将发酵完成的茶叶高温烘干,以停止发酵作用并去除水分。之后便可以进行筛选、拼配、包装上市了。
参考资料:百度一下百度一下,你要的资料都有~~~~~~~~~~
所有茶叶都是用茶树的鲜叶、嫩芽和嫩枝加工而成,加工方法不同,加工出的茶叶类别也就不同。
例:绿茶:
绿茶按其干燥和杀青方法的不同,一般分为炒青、烘青、晒青和蒸青绿茶。
~~~~~~~~~~~~绿茶:制作时不经过任何发酵过程、采摘后直接杀菁、揉捻、干燥而成的茶。滋味清新鲜醇,清爽宜人。因工法不同,又可分为以锅炒而成的炒菁绿茶,比方龙井、碧螺春,以及以高温蒸汽蒸煮的蒸菁绿茶,比方日本的煎茶、玉露,前者香气浓、后者有新鲜新绿感。
黄茶:制作方式近似绿茶,但过程中经过闷黄,使茶叶与茶汤的颜色呈黄的微发酵的茶,发酵度约10~20%,滋味清香甘甜,如君山银针、蒙顶黄牙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白茶:把叶片采摘下来后只经过轻微的、约10~30%程度的发酵、不经过任何炒菁或揉捻动作,便直接晒干或烘干的轻发酵茶。带有细致的茸毛,滋味清淡爽滑,非常独特。特产于中国福建一带,如白毫银针、寿眉牡丹等都是知名的茶款。
青茶:又称乌龙茶。发酵度约为20~60%,是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的半发酵茶类。滋味变化多端,兼容绿茶的清绿新爽与红茶的醇厚甘美,常带有如花香、果香、谷香等多元丰富的香气,是台湾最知名的茶类。知名茶款除乌龙外还有包种、铁观音、水仙、武夷茶。
红茶:发酵度达80~90%的全发酵茶。制作过程不经杀菁,而是直接萎凋、揉切,然后进行完整发酵,使茶叶中所含的茶多酚氧化成为茶红素,因而形成红茶所特有暗红色茶叶、红色茶汤。(然必须注意的是,在英文中,红茶并不称「红」茶,而称black tea)
黑茶:属后发酵茶。制造上是在杀菁、揉捻、晒干后,再经过堆积存放的过程(称为「渥堆」),使之产生再次发酵,故而茶叶与茶汤颜色更深、滋味也更浓郁厚实。如普洱茶、湖南黑茶等都是着名茶款。
红茶的制作
认识了茶的分类,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究红茶的制作过程:
茶是以从茶树上与采摘下来的嫩叶与芽所制成。一般而言,高品质的红茶通常采摘一芽二叶到三叶,且叶片的老嫩程度需一致。
萎凋:将采摘下来的叶子,在室内均匀摊放开来静置一段时间,使茶叶的水分缓慢挥发减少,变为柔软而容易揉捻,同时茶叶也会在也在水分散失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化学变化。
揉捻与切碎:将萎凋后的的茶叶以手工或机器方式加以揉搓揉制,一方面破坏茶叶的组织,使内含的茶汁与茶的内质和芳香释出于茶叶的表层,以能在未来冲泡时可以迅速溶解出来;一方面使茶叶紧卷成型,以利包装与保存。而茶叶揉捻的方式与轻重的不同,也会形成风味上的不同差异。
如果是切碎型的红茶(现在可见的、除中国的功夫红茶、小种红茶外,大部分红茶均属之),则在此过程中以机器同时进行切碎的动作。
发酵:将揉切好的茶叶铺开来,在湿润的空气中摊放约数个小时进行发酵,使茶叶在空气中氧化,红茶的色泽与香气在此步骤完整形成。
干燥:将发酵完成的茶叶高温烘干,以停止发酵作用并去除水分。之后便可以进行筛选、拼配、包装上市了。流程图之一
茶叶制作过程介绍
1.选菁
影响冻顶茶品质的好坏,主要取决於茶菁原料品质及制造技术,缺一不可,故选菁时必需注意以下四点:
一、选择优良品种: 目前本省适合制造冻顶茶之优良品种有青心乌龙、台茶12号、台茶13号,其中 台茶12号,即一般所称的「金萱」、台茶13号又称「翠玉」。
二、良好的栽培管理: 欲得优良茶菁,必须茶园管理合理,耕种与施肥必须适当。因为茶园管理良好 ,茶菁发育才会整齐平均,若茶芽生长老嫩不一(俗称公孙菜),则在制造过程中,萎凋程度不易控制,成茶品质难达理想。
三、把握茶菁采摘时机与方法: 制造冻顶茶所用的茶菁、以顶芽开面后(对口叶)二、三日,其下二、三叶叶片尚未硬化时采摘最为理想。茶菁采摘时以长至五叶,留下二叶,采一心二、三叶最为理想,上午十时至下午二时采摘尤佳(俗称午时菜),不过在同株茶树中,萌芽时间难望一致,在春茶时期,雨水甚多,天候不稳,大体上来说顶芽开面达半数以上时,即需俟机采摘,以防茶菁过於粗老,影响品质。一般来说,制造冻顶茶之茶菁要叶质柔软、叶肉肥厚、色呈淡绿为佳,采摘时机控制更是不得马虎,采得茶菁过老(晚采俗称饱菜),成品茶形过大、滋味淡薄,采得茶菁过早(早彩俗称幼菜),则色泽深绿近黑,茶汤缺少香气,品质难得上乘。
四、采得茶菁要妥善处理: 茶菁一离开茶树,立即发生变化,其变化进行的快慢与好坏是随著天候的不同,以及采后处理方法的适当与否而决定,因冻顶茶制造过程中,茶菁需经日光萎凋及室内萎凋处理,使之部分发酵生成冻顶茶特有的香味,因此茶菁处理是否得当,显然是制茶成败关键所在。
1.炒菁:火要旺,这个只是不长的一段时间
2.在茶叶有点缩小之后出锅
3.散开冷风吹一下
4.小火(最好是碳火)长时间炒制,火过旺的话会爆,茶叶炒出来就不好看了,因为回变黑
采菁→收集→萎凋→发酵→杀菁→揉捻→干燥→初制茶
茶叶制作过程
茶叶的制作过程
绿茶:采摘、杀青、揉捻、干燥;
乌龙茶:采摘、晒青(或加温萎凋)、凉青、摇青(做青)、晾青、炒青、揉捻、复炒、复揉、烘干;
红茶:采摘、萎凋、揉捻、发醇、干燥
黑茶:采摘、杀青、揉捻、发醇、干燥
白茶:采摘、萎凋、干燥
黄茶:采摘、杀青、(揉捻)、闷黄、干燥
花茶:一般用绿茶或红茶或乌龙茶和香花拼和窖制,利用茶叶的吸附性,使茶叶吸收花香制成花茶。原发布者:linkinsdman
茶叶制作流程简介茶是采摘茶树的嫩芽或新叶当原料,经过一连串的制作过程而制成的。制茶过程为:采青→萎凋→发酵→杀青→揉捻→干燥→(初制茶)→精制→加工→包装→(成品)这些过程对茶起哪些作用:1、采青茶只能采摘嫩叶,老叶无法用,这些细嫩的部分,采下来后称为茶青。(如果多采一片叶为一芯一叶;多采两片叶为一芯两叶。)芽茶类:以嫩芽做原料茶性比较细致叶茶类:以叶做原料茶性比较粗犷2、萎凋萎凋:茶青采下来后,首先要放在空气中,让它消失一部分的水份,这个过程称为萎凋。萎凋分:在室外进行的为室外萎凋;在室内进行的为室内萎凋。萎凋的过程:水份的消失必须透过叶脉有秩序的从叶子边缘或气孔蒸发出来。每部分的细胞都必须消失一部分的水份,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发酵作用。失水:叶子晒干晒死造成味薄积水:没有搅拌造成苦涩萎凋就是静置与浪青交替进行。静置:就是放置不动,让水份补给到边缘的地方,当然也让已经可以发酵的部分慢慢发酵。浪青:就是搅拌,先是促使水份平均消失,然后借叶子的互相摩摩擦,促进氧化。3、发酵发酵:指茶叶的面份与空气起氧化作用,这个过程称发酵。发酵使茶发生变化:香变:不怎么发酵的,喝起来是股菜香;让它轻轻发酵就会转化成花香;发酵变重后会转化成果香;如果让它尽情的发酵就会变成糖香;香气是发芽、开花、结果的变化。色变:香气的变化与颜色的转变是同步进行的。菜香的阶段是绿色;花香的阶段是金黄色;果香的阶段是桔
关于制茶的工艺及讲究(流程)有人知道吗?
按茶的基本分类来介绍:绿、红、青、白、黄、黑六类工艺各不相同。
绿茶的工序:杀青(把摘下的嫩叶加高温,抑制发酵,使茶叶保持固有的绿色,同时减少叶中水分,使叶片变软,便于进一步加工)、然后经揉捻、干燥(按方法分晒青、炒青、蒸青、烘青)而制成,清汤绿叶是绿茶品质的共同特点。
"色、香、味、形"四绝(色翠、香郁、味甘、形美)
抖、带、挤、甩、挺、拓、扣、抓、压、磨"十大手法"
龙井茶的品质特征
高级龙井茶的品质特点是:外形挺秀尖削,扁平光滑,苗锋显露,色泽翠绿略黄,香气高鲜清幽,滋味甘醇鲜爽,汤色杏绿清澈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高级龙井茶的色泽翠绿或带糙米色,调匀鲜活而油润,汤色碧绿,清澈明亮;香馥如兰,香气鲜爽,清香持久;滋味甘醇鲜爽,醇和可口; 外形扁平光滑,形似"碗钉",尖削挺秀,大小匀齐,芽毫隐藏,犹如兰瓣。
绿茶杀青技术总结
前言:绿茶属不发酵茶,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过程而制成,其品质特征为“三绿”(外形绿、汤色绿、叶底绿)、香高、滋味鲜爽,并较多地保留了鲜叶内的天然物质,如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维生素等。绿茶基本加工工艺是:摊放→杀青→揉捻→干燥。
鲜叶回厂后,摊放在干净的器具上,厚度以7—1O厘米为宜,摊放时间6—12小时,中间适当翻叶。鲜叶摊放含水量达到68% ~70%时、叶质变软、发出清香时,即可进入杀青阶段。
杀青是绿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杀青是采取高温措施,散发叶内水分,钝化酶的活性,并使鲜叶中的内含物发生一定的化学变化,从而形成绿茶的品质特征。杀青利用高温措施钝化酶的活性,阻制酶促反应。所以注意在杀青过程中若锅温过低,叶温升高时间过长,会使茶多酚发生酶促反应,产生“红梗红叶”。相反,如果温度过高,叶绿素破坏较多,导制叶色泛黄,有的甚至产生焦边、斑点,降低绿茶品质。
杀青除极个别高级名茶采用手工杀青,绝大数茶叶杀青采用机械杀青,一般选用滚筒杀青机,杀青机筒径60~80cm,筒长400cm。杀青时,先开启杀青机,同时点燃炉火,使炉筒受热均匀,避免筒体受热不均变形。当筒内有少量火星闪烁时,温度达至200't3~300't3,即投放鲜叶,从青叶投入至出叶约需4~5min,不同等级及不同季节的鲜叶的杀青时间不同,一般说掌握“高温杀青,闷抛结合,少闷多抛,老叶嫩杀,嫩叶老杀”的原则。春茶嫩叶投叶量掌握在150~200kg/h,夏茶老叶投叶量掌握在200~250kg/h。杀青后叶子叶色暗绿,手捏叶质柔软,略有粘性,梗折不断,手捏成团,略有弹性,青气消失,茶香溢出。
(2)杀青技术: 目前各地使用的杀青机,基本上分锅式杀青机、滚筒式连续杀青机、槽式连续杀青机三种。 安徽省使用最普遍的为锅式杀青机。以微85型双灶双锅式杀青机为例,杀青温度应掌握“高温杀青,先高后低”的原则,切忌忽高忽低。—般锅温掌握在220℃~280℃范围内,视鲜叶老嫩与表面水多少而异。晴天嫩叶220℃~230℃,老叶为230℃~240℃;雨水叶为260℃~270℃以上;投叶量一般在5~7千克鲜叶。杀青时间要求高温快速,一般晴天嫩叶7~8分钟,老叶5~6分钟,雨、露水叶10分钟左右。杀青方法应掌握“透闷结合,多透少闷”的原则,一般晴天嫩叶先闷1~2分钟,后透炒到适度;老叶先闷杀3分钟左右,再透炒到适度;雨、露水叶,先透炒,后闷杀,再透炒到适度。杀青到鲜叶变为暗绿失去光泽,叶质柔软,用手紧捏成团松手不易散开,略有粘性,并显露清香为适宜程度,此时应立即起锅。
一、杀青目的要求:杀青的目的是利用高温钝化酶的活性,以保持茶叶色泽和风味。杀青适度的特征是手握叶质柔软略带粘性,紧握成团,稍有弹性,嫩茎折而不断,老叶熟而不焦,表面失去光泽,略有清香,鲜叶失重30%-40%,达到熟、透、匀的要求。杀青叶下机后要马上摊凉,最好用风扇吹凉,使其迅速散发水分,降低叶温,防止叶色变黄和产生水闷味。
二、杀青的机械与方法:
杀青工序通过高温,破坏鲜叶中酶的活性,制止鲜叶中多酚类物质氧化,以防止叶子变红;同时蒸发叶内部分水份,使叶子变软,为揉捻造形创造条件;随着水分的蒸发,鲜叶中有青草气的低沸点芳香物质挥发消失,从而使茶叶香气得到改善。除特种茶外,该过程均在杀青机中进行,为达到以上目的,要求在杀青过程中在制品升温快,杀青要匀透,不产生红梗红叶,不产生烟焦叶。由于杀青机种类不同,其杀青效果不一样,因此制茶品质也不尽相同。杀青机械主要有锅式、滚筒式、槽式和滚槽式四大类。除特种茶外,杀青一般在杀青机中进行。影响杀青质量的因素有杀青温度、投叶量、杀青机种类、时间、杀青方式等,它们是一个整体,互相牵连制约。
1、手工杀青:手工杀青就是锅式杀青机,基本结构由炒叶锅、炒叶腔、炒手装置、传动机械和炉肚部分组成。锅式杀青机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操作简便,出叶快,杀青效果良好,而且价格较低;但不能连续作业,易焦边叶,出叶不干净,在出叶时需要人员操作。
锅式杀青机要注意以下几点:① 鲜叶倒入杀青锅后,应立即加盖闷杀二分钟左右,待水汽向锅口大量溢出时,即可揭盖让其扬抖杀青至完成,这样可迅速提高叶温,不易产生红梗红叶;②炒手要灵活,出叶板要上下活动,避免出口不清,产生烟焦茶,杀青锅每天要清洗;③根据制茶工艺要求,锅温必须先高后低,这样既可减少红梗红叶,又可避免烟焦,易杀透、杀匀,从而取得符合要求的杀青叶。锅式杀青应掌握“抖焖结合,多抖少焖”的原则。抖杀使叶子扬高,以利于水分散发,防止叶色变黄。焖杀加盖不扬叶,使蒸汽在叶内作短时间的停留,避免形成红梗、红叶。一般锅式杀青时间为5—10分钟。杀青时间的长短与锅温和投叶量有关,操作中要掌握“嫩叶老杀,老叶嫩杀”的原则。
2、滚筒式杀青机杀青:
滚筒类杀青机基本结构就是由筒体、炉腔、机架和传动机构组成,多为机灶一体。滚筒式杀青机的型号以筒体直径为主要参数加以区别。其操作方便、劳动强度小、工效高,能连续作业,且还具有叶温升高快,杀青均匀等特点。要用好滚筒杀青机,应注意:① 滚筒的转速与螺旋角的大小是决定杀青时间长短的因素,这对成品茶的品质影响最大,杀青叶在筒内的时间不少于3分钟;② 火力不宜过猛,投叶量不宜太多,在杀青过程中杀青叶在筒内翻炒时筒腔内应以看不见水汽为宜。投叶量也不宜太少,否则易产生烟焦;③ 茶叶经滚筒杀青后,整个芽叶失水很不平衡,在叶的边缘失水快而多,叶脉失水慢而少,但杀青叶总的含水量又往往偏高,因而最好在筒的出口接上风源或振动槽,使其透气摊凉、蒸发水分,这样有利于改善条束。滚筒类杀青机使用合理,则杀青叶质量较好,成品茶色泽及茶汤色绿,香气较好,滋味浓爽。滚筒式杀青机,作为一种传统应用的机型,杀青质量较好,价格低廉,操作方便,有各种规格大小的机型可供选用, 各类大宗绿茶和名优绿茶加工中被广泛应用,是目前生产中使用的主体类型,直至目前尚没有一种杀青机可以替代.
3、蒸汽式杀青机(蒸青机)
蒸汽式杀青机是一种应用常压IOO℃蒸汽杀青原理的杀青机,它由网带、蒸汽发生器、机架和传动机械等部件组成。蒸汽杀青是使杀青叶直接与蒸汽接触,蒸汽对鲜叶穿透力强,因而叶温升高快,在半分钟内完成杀青工序,所获得的绿茶产品芽叶完整,色泽绿翠,汤色绿亮,香气独特,不仅完全避免了传统绿茶制法所造成的烟焦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可消除夏秋茶的苦涩。蒸汽杀青的不足之处是其杀青叶的含水量比锅式及滚筒式杀青的要高些,不利于后续的揉捻工序。
除了以上三种常见的杀青机具外,还有蒸汽热风混合式杀青机、热风杀青机、微波杀青机。综上所述,茶叶杀青方式分干热杀青和湿热杀青二大类。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是我国特有的茶类,生产历史悠久,以制成紧压茶边销为主,主要产于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地。主要品种有湖南黑茶、湖北佬扁茶、四川边茶、广西六堡散茶,云南普洱茶等。其中云南普洱茶古今中外久负盛名。
黑茶的基本工艺流程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黑茶一般原料较粗老,加之制造过程中往往堆积发酵时间较长,因而叶色油黑或黑褐,故称黑茶。黑茶主要供边区少数民族饮用,所以又称边销茶。黑毛茶是压制各种紧压茶的主要原料,各种黑茶的紧压茶是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等兄弟民族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有“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之说。黑茶因产区和工艺上的差别有湖南黑茶、湖北老青茶、四川边茶和滇桂黑茶之分。
黄茶的品质特点是“黄叶黄汤”。这种黄色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黄茶芽叶细嫩,显毫,香味鲜醇。由于品种的不同,在茶片选择、加工工艺上有相当大的区别。比如,湖南省岳阳洞庭湖君山的“君山银针”茶,采用的全是肥壮的芽头,制茶工艺精细,分杀青、摊放、初烘、复摊、初包、复烘、再摊放、复包、干燥、分级等十道工序。加工后的“君山银针”茶外表披毛,色泽金黄光亮。
黄茶的基本制作工艺近似绿茶,但在制茶过程中加以闪黄,因此具有黄汤黄叶的特点,这是制茶过程中进行闷堆渥黄的结果。有的揉前堆积闷黄,有的揉后堆积或久摊闷黄,有的初烘后堆积闷黄,有的再烘时闷黄。黄茶依原料芽叶的嫩度和大小可分为黄芽茶、黄小茶和黄大茶三类。
白茶,顾名思义,这种茶是白色的,一般地区不多见。白茶生产已有200年左右的历史,最早是由福鼎县首创的。该县有一种优良品种的茶树——福鼎大白茶,茶芽叶上披满白茸毛,是制茶的上好原料,最初用这种茶片生产出白茶。茶色为什么是白色?这是由于人们采摘了细嫩、叶背多白茸毛的芽叶,加工时不炒不揉,晒干或用文火烘干,使白茸毛在茶的外表完整地保留下来,这就是它呈白色的缘故。
白茶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白茶为福建的特产,主要产区在福鼎、政和、松溪、建阳等地。基本工艺是萎凋、烘焙(或阴干)、拣剔、复火等工序。萎凋是形成白茶品质的关键工序。白茶具有外形芽毫完整,满身披毫,毫香清鲜,汤色黄绿清澈,滋味清淡回甘的的品质特点。 属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特殊珍品。因其成品茶多为芽头,满披白毫,如银似雪而得名。
白茶的制作工艺,一般分为萎凋和干燥两道工序,而其关键是在于萎凋。萎凋分为室内萎凋和室外日光萎凋两种。要根据气候灵活掌握,以春秋晴天或夏季不闷热的晴朗天气,采取室内萎凋或复式萎凋为佳。其精制工艺是在剔除梗、片、蜡叶、红张、暗张之后,以文火进行烘焙至足干,只宜以火香衬托茶香,待水分含量为4~5%时,趁热装箱。白茶制法的特点是既不破坏酶的活性,又不促进氧化作用,且保持毫香显现,汤味鲜爽。
红茶属发酵茶类,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揉捻、发酵、干燥。我国红茶种类较多,产地较广,有我国特有的工夫红茶和小种红茶,也有与印度、斯里兰卡相类似的红碎茶。
红茶是在绿茶的基础上经发酵创制而成的。以适宜的茶树新芽叶为原料,经工萎凋、揉捻(切)、发酵、干燥等典型工艺过程精制而成。因其干茶色泽和冲泡的茶汤以红色为主调,故名红茶。
摘后,新鲜的叶片首先要放到空气中萎凋。然后,红茶将被按照两种方法之一进行加工:CTC方法 (碾碎(Crush)、撕裂(Tear)、卷起(Curl))或者传统方法。CTC方法一般用于生产袋茶的低质茶叶并且使用机器加工。在使用中低质茶叶生产更好一些的成品方面这种方法非常有效。传统方法是通过机器或手工文成的。手工处理用于高质量的茶叶。传统方法会根据不同的茶叶采用不同的手法,这种加工的风格最终产生许多鉴赏家所追求的高质量散茶。然后, 叶片在控制的温度和湿度下进行氧化。这一过程也称为发酵,虽然没有发酵发生。氧化的水平决定着茶的质量。由于氧化在揉捻阶段就开始了,因此两个阶段之间的时间长短对于茶叶的质量来说也是至关紧要的因素。然后叶片将被干燥,以阻止氧化过程。最后,叶片将按照大小(整叶,碎叶,茶末,茶粉)分成不同的“等级”,这种分类通常是使用筛子进行的。茶叶将进一步根据标准进行子等级分类。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以本茶的创始人而得名。其最负盛名的要数福建和广东二地产的。其中福建的“武夷岩茶”屈指可数。乌龙茶是我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的产生,还有些传奇的色彩,据《福建之茶》、《福建茶叶民间传说》载清朝雍正年间,在福建省安溪县西坪乡南岩村里有一个茶农,也是打猎能手,姓苏名龙,因他长得黝黑健壮,乡亲们都叫他“乌龙”一年春天,乌龙腰挂茶篓,身背猎枪上山采茶,采到中午,一头山獐突然从身边溜过,乌龙举枪射击但负伤的山獐拼命逃向山林中,乌龙也随后紧追不舍,终于捕获了猎物,当把山獐背到家时已是掌灯时分,乌龙和全家人忙于宰杀、品尝野味,已将制茶的事全然忘记了。翌日清晨全家人才忙着炒制昨天采回的“茶青”。没有想到放置了一夜的鲜叶,已镶上了红边了,并散发出阵阵清香,当茶叶制好时,滋味格外清香浓厚,全无往日的苦涩之味,并经心琢磨与反复试验,经过萎雕、摇青、半发酵、烘焙等工序,终于制出了品质优异的茶类新品----乌龙茶。安溪也遂之成了乌龙茶的著名茶乡了。
乌龙茶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制法,其品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既有红茶浓鲜味,又有绿茶清芬香并有“绿叶红镶边”的美誉。品尝后齿颊留香,回味甘鲜。乌龙茶的药理作用,突出表现在分解脂肪、减肥健美等方面。在日本被称之为“美容茶”、“ 健美茶”。
形成乌龙茶的优异品质,首先是选择优良品种茶树鲜叶作原料,严格掌握采摘标准;其次是极其精细的制作工艺。乌龙茶因其做青的方式不同,分为“跳动做青”、“摇动做青”、“做手做青”三个亚类。商业上习惯根据其产区不同分为:闽北乌龙、闽南乌龙、广东乌龙、台湾乌龙等亚类。乌龙茶为我国特有的茶类,主要产于福建的闽北、闽南及广东、台湾三个省。近年来四川、湖南等省也有少量生产。
乌龙是茶由宋代贡茶龙团、凤饼演变而来,创制于1725年(清雍正年间)前后。据福建《安溪县志》记载:“安溪人于清雍正三年首先发明乌龙茶做法,以后传入闽北和台湾。”另据史料考证,1862年福州即设有经营乌龙茶的茶栈,1866年台湾乌龙茶开始外销。现在乌龙茶除了内销广东、福建等省外,主要出口日本、东南亚和港澳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