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粥的寓意(腊八粥的食材)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寓意是什么?

腊八节喝腊八粥的习俗来源于佛教。

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是佛祖释迦牟尼成道之日,古印度人为了不忘佛祖成道以前所受的苦难,也为了纪念佛祖在十二月初八悟道成佛便在这天以吃杂拌粥作为纪念。民间逐渐形成在“腊八”当天熬粥和喝粥的习俗。

在我国北方,有“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之说,过腊八意味着拉开了过年的序幕。每到腊八节,北方地区忙着剥蒜制醋,泡腊八蒜,吃腊八面腊八粥。在南方腊八很少提,腊八节是典型的北方节日。

扩展资料:

腊八这天我国一些地方有喝腊八粥的习俗,不同地区腊八粥的用料虽有不同,但基本上都包括:

大米、小米、糯米、高粱米、紫米、薏米等谷类,黄豆、红豆、绿豆、芸豆、豇豆等豆类,红枣、花生、莲子、枸杞子、栗子、核桃仁、杏仁、桂圆、葡萄干、白果等干果。

最早的腊八粥是红小豆煮,后经演变,加之地方特色,逐渐丰富多彩起来。

腊八粥的寓意

腊八粥的寓意?

腊八粥的传说有很多版本,除了佛教的之外,还有一个民间的传说,有一户人家平常不懂节俭,到了年底家里一无所有,天气又冷,俗语说腊七腊八冻死寒鸦,没有办法只好乱翻乱找,从犄角旮旯等处找出来各种杂粮杂豆,数量又不多,只好将其熬成粥,同时也知道了勤俭的好处和浪费的坏处,从此就勤俭持家并发达起来,为了让自己记住这个教训,每年的腊月初八这天,他都用各种杂粮熬粥度过这一天,亲戚朋友很奇怪,问你很富有为什么还要喝这个呢,他就把自己的亲身经历讲给他们听,大家很受教育,一起喝粥,一喝味道还不错,于是纷纷仿效,因为是腊月初八这天熬的粥,所以习惯的称之为腊八粥。现在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在粥里添加了很多的东西,像栗子、桂圆、核桃、大枣等等,使之成为了一种民俗食品。

但是原意是让我们勤俭节约的。现在我们依然不要忘记节约哟。

什么是腊八粥?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腊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腊八粥的寓意

什么是腊八粥?

  清人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豇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腊八粥和腊八饭一样,是古代腊祭的遗存。《祀记•郊特牲》说腊祭是“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之也”,腊八粥以八方食物合在一块,和米共煮一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

腊八粥寓意是什么

夏历十二月初八,中国汉族地区佛教寺院煮以供佛的粥,叫“腊八粥”。吴自牧《梦粱录》卷六“十二月”:“此月八日,寺院谓之腊八。大刹等寺俱设五味粥,名曰‘腊八粥’。”按腊八粥又名“七宝粥”,十二月初八日为释迦牟尼佛成道日,故寺院取香谷及果实等造粥以供佛。后亦通行于民间。周密《武林旧事》卷三:“八日,则寺院及人家用胡桃、松子、乳蕈、柿、栗之类作粥,谓之‘腊八粥’。”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腊八粥》:“腊八粥者,用黄米、白米、江米、小米、菱角米、栗子、红江豆、去皮枣泥等,合水煮熟,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花生、榛穰、松子及白糖、红糖、琐琐葡萄,以作点染。”

腊八粥的寓意

喝腊八粥有什么寓意吗?

腊月最重大的节日,是十二月初八,古代称为"腊日",俗称"腊八节"。从先秦起,腊八节都是用来祭祀祖先和神灵,祈求丰收和吉祥。相传古印度北部迦毗罗王国的太子,29岁那年出家修道,他来到摩揭陀国的尼连河边,因饥饿和劳累过度,昏倒在地。一位牧女看见后,把身上所带的谷粮,加些野果,用泉水煮粥喂给他。食毕,这位王子神清气爽,若有所悟,便在菩提树下静坐修行,于当年的十二月初八这天得道成佛。他就是释迦牟尼。后来,中国的佛教徒们于十二月初八这天,以米和果物煮粥供奉佛祖,称“腊八粥”。吃腊八粥之风,便逐渐演变成中国民间习俗。腊八粥也叫"七宝五味粥",我国喝腊八粥的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开始于宋代。每逢腊八这一天,不论是朝廷、官府、寺院还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腊八粥。到了清朝,喝腊八粥的风俗更是盛行。在宫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从宫女赐腊八粥,并向各个寺院发放米、果等供僧侣食用。在民间,家家户户也要做腊八粥,祭祀祖先;同时,合家团聚在一起食用,馈赠亲朋好友。

腊八粥熬好之后,要先敬神祭祖。之后要赠送亲友,一定要在中午之前送出去。最后才是全家人食用。吃剩的腊八粥,保存着吃了几天还有剩下来的,却是好兆头,取其"年年有余"的意义。如果把粥送给穷苦的人吃,那更是为自己积德。

腊八粥在民间还有巫术的作用。假如院子里种着花卉和果树,也要在枝干上涂抹一些腊八粥,相信来年多结果实。

腊八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腊八这一天,除了祭祖敬神外,还有悼念亡国、寄托哀思的。随着改革开放,外国的新事物新思想不断涌入中国,许多西方节日如圣诞节、愚人节、情人节也渐渐为我们所接受,许多年轻人还把这些节日当成大事隆重地庆祝。然而,在接受新事物的同时,我们不应忘记祖先们留下的许多传统。今天,提起腊八节,可能除了老人们以外,年轻人知之甚少,甚至对此一无所知。

其实,我们应当重新重视起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老传统,不能让自己完全西化,在自己身上找不到一点中国人的影子。过腊八,可以让平时忙忙碌碌相聚甚少的亲人们多一个团聚的节日一起祭祀祖先;可以让吃惯了油腻的肯德基麦当劳的孩子们尝尝地道的腊八粥,让他们听听腊八的典故,也许他们会很新奇。旧中国的腊八带有迷信的色彩,我们完全可以摈弃某些旧思想,以新的思想来完善它,并且发扬光大。

我们还可以宣传腊八节,利用传统节日来兴旺旅游市场,让更多的国际友人通过腊八节了解中国,感受中国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尤其是腊八粥,完全可以作为一道中国菜了。

中国各地腊八粥的花样,争奇竞巧,品种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为讲究,搀在白米中的物品较多,如红枣、莲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圆、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丝、玫瑰、红豆、花生……总计不下二十种。人们在腊月初七的晚上,就开始忙碌起来,洗米、泡果、拨皮、去核、精拣然后在半夜时分开始煮,再用微火炖,一直炖到第二天的清晨,腊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为讲究的人家,还要先将果子雕刻成人形、动物、花样,再放在锅中煮。比较有特色的就是在腊八粥中放上"果狮"。果狮是用几种果子做成的狮形物,用剔去枣核烤干的脆枣作为狮身,半个核桃仁作为狮头,桃仁作为狮脚,甜杏仁用来作狮子尾巴。然后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里,活象一头小狮子。如果碗较大,可以摆上双狮或是四头小狮子。更讲究的,就是用枣泥、豆沙、山药、山楂糕等具备各种颜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寿星、罗汉像。这种装饰的腊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庙的供桌上才可以见到。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