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历是什么日期(什么是阳历日期)

公历阳历是什么意思?是初几还是几月几号的?

公历是我们所说的阳历,是国际通用的历法。农历,我们也叫阴历,是我国现在一直沿用的历法,一般称初几,例如,正月初一,六月十五,腊月二十六。。。

公历是什么日期

什么是阳历日期

太阳历又称为阳历,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运动周期为基础而制定的历法。

太阳历的历年近似等于回归年,一年12个月,这个“月”,实际上与朔望月无关。

阳历的月份、日期都与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较好地符合,根据阳历的日期,在一年中可以明显看出四季寒暖变化的情况;但在每个月份中,看不出月亮的朔、望、两弦。

如今世界通行的公历就是一种阳历,平年365天,闰年366天,每四年一闰,每满百年少闰一次,到第四百年再闰,即每四百年中有97个闰年。公历的历年平均长度与回归年只有26秒之差,要累积3300年才差一日。

十二气历由北宋杰出科学家和政治家沈括在宋神宗时期所创。沈括见前朝的旧历法是以十二次的月亮圆缺做为一年的标准,虽经多次小改革但仍显气朔交争且岁年错乱,四时失位且又算数过程繁琐。

故沈括决心首先废除先圣王所遗留下来以十二朔望月为一年的阴历年法之历算法,改以二十四个节气的定年法,此法是不用月亮的朔望而直接以十二气历之天象,把十二个气历中的二十四个节气为年制,此不以月亮圆缺为标准而只管时令节气,后再按节气定月并以立春日为每年的元旦。

此种新法不但简易端平,况且此种农时以正四序调匀的二十四节气新历法,对于农事耕做方面又极为有利。

但当时司天监的不少以世袭制又墨守成规的司天监庸官大力反对,因此不但对于沈括之才能十分嫉恨,还纠合起来进行阻挠又多次借故上告神宗言沈括的不是。后来此新历法虽实行不久便又被修改掉。

公历日期是1973年3月16日是什么星座

公历是什么日期

伊斯兰的伊历和公历日期怎么换算?伊斯兰的伊历和公历日期怎么换算?

  每年的对应的公历都不一样,就像我们国家的农历。伊历一年为12个月,每月的开始都以看到新月出现为准,由于受科学计算的限制,所以伊斯兰国家每年发行的年历也只是一张大致的时间表,更确切地说,伊历每月29天12个小时44分3秒,一年为354天或355天,每30年为一计算单位,其中19年为354天,11年为355天,与公历相比,伊历每年少10天或11天,每33年就相差一年左右,即公历的33年等于伊历的34年左右,即公历的100年等于伊历的103年左右。

【阳历】和【公历】是什么意思?请说明白一点。。谢谢

阳历和公历泛指一个意思,即国际公认日历。在中国又独有农历,也称阴历。通常农历迟于公历约20-30天不等。希望采纳。谢谢!

补充:公历就是我们常说的日期,比如电视、报纸、公告等说到的日期均以公历为准,如有需要附注农历的一般都是特别说明一下的,比如今天是8月26日(农历七月二十七)。阳历就是我们现在官方采用的

中国的阴历,又称农历,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很多的传统节日,像春节,中秋都是阴历的节日。不过,若是问起阴历的规则,怕是知道的人就不多了。多数人知道初一是新月出现的那一天,月圆的那一天则在十五左右。不少人也知道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大概的日期。再细节的概念如闰月对大多数人则不甚了解了。本人经过一番查找与阅读,终于对阴历的规则有了一定的认识。在此愿与大家分享。

首先阴历以月为基本单位,一个月以新月出现的那一天为始直至下一个新月出现的前一天。由于月亮公转的周期介于29到30天之间,阴历的一个月也就由新月出现时刻的早晚或是29天或是30天。大月为30天,小月为29天。与阳历不同的是,大小月在不同的年中不固定。如春节的前一天常称为大年三十,但有不少年如2000年的阴历十二月只有29天。由于十二个月的时间较阳历年即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短11天左右,为了使阴历年与阳历年保持相对稳定,每隔两三年就需要加入一个闰月。大约每十九年要加入七个闰月。而二十四节气则是由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确定的。以每年的冬至为始,每15度为一个节气。是故二十四节气在阳历的每月中有大概固定的日期。古时以二十四节气指导农耕,这就是阴历又称农历的原因。其中阳历下半月的十二个节气又称为中气。中气出现的时刻和闰月的确定有直接的关系。

中国阴历的计算有下列几条规则:

所有新月和节气出现时刻的计算以北京时间为准。现北京时间为东经120度即东八区标准时。但计算1929年以前的阴历时应以北京即东经116度25分的当地时为准。此条规则用以区分中国阴历和其他类似阴历如日本阴历。

一天始自夜里零时。尽管旧时的子时相当于现今的23时至1时,但是子时的上四刻属于前一天,下四刻才属于新的一天,所以和现今一天始自零时的定义是一致的。

新月出现的一天为一个月的第一天。如某个节气的出现时刻也在这一天,则不论该节气的出现时刻是否比新月晚,一律算落入新的一个月中。

每年的冬至总是出现在这年的阴历十一月中。

从一年的冬至后一天起到下一年冬至这一天止的这段时间中,下称其间,如有十三个新月出现,则其间要加入一个闰月。需要加入闰月时,其间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因为其间只有十二个中气,所以其间至少有一个月没有中气,也存在有两个月没有中气的可能性。但这种情况下只有第一个没有中气的月为闰月。闰月的前一个月为几月则该闰月称为闰几月。

以上所列的阴历的计算规则是在清朝顺治年间,即公元1645年,开始采用的。以上规则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理论上完全以天文观测为依据,其中没有任何数学关系。这和阳历,即格里历,完全是由数学关系确定的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当然,具体到未来阴历的计算,仍然需要月亮与地球运动的数学模型,而且精度高的这种数学模型相当复杂,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一般人根本不可能推算出精确的阴历来。而阳历的数学关系则非常简单,是不是闰年很容易计算。这又形成了另外一种鲜明的对比。

公历是什么日期

什么叫农历,什么叫公历?

今天日期农历:2007年腊月15 公历:2008.1.22

公历和农历不一样.我国目前使用的有公历(又叫阳历)和农历(又叫阴阳历)两种. 公历.把一年定为365天,比回归年短0.2422天,叫做平年.这样,4年就要相差23小时15分4秒(5小时48分46秒×4),接近一天,把这一天加在2月里,这一年就是366天,叫做闰年.但这样一来,每4年又多算了44分56秒,每400年就要多算3天2小时53分20秒(44分56秒×100),所以每400年应少增加3天.为了便于计算,就作了"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又闰"的规定.

我国目前使用的有公历(又叫阳历)和农历(又叫阴历)两种. 我国根据农业生产的需要,使用农历.农历一年中有时是12个月,有时是13个月,但13个月中有一个月称为闰月,如闰七月,闰三月等,不算在正常月序之内.因为12个朔望月为354.3672天(29.5306×12),与回归年相差11天,过3年就相差30多天,所以过3年后就加一个闰月来消除这种误差,这样这一年就有13个月.我国南北朝时代,天文学家祖冲之发现,如果在19年中插入7个闰月,就和19个回归年几乎相等,这就是19年7闰.这个发现要比古希腊人早160多年.

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为主要依据的叫“阳历”,以月亮圆缺为主要依据的叫“阴历”,两者兼备的叫“阴阳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