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是怎么形成的?
它们大多来自地下几十公里深处的高温融化的岩浆,这些高温的浆体从地下沿着裂缝涌到地球表面,冷却后成为坚硬的石头。在此过程中,只有某些元素缓慢地结晶成坚硬的玉石或宝石。它们的形成距离我们十分遥远,距今8000年的辽宁省查海遗址,出土了最有价值的玉块。距今6000-7000年的浙江省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玉珠、玉管和玉块等。玉器的起源,应该说比这还早,不过,当时的人并不懂得玉器的价值,他们只是选用那些坚硬和精美的石块磨制成武器或工具罢了。
玉石是怎么形成的?
玉在人们的心目中总是晶莹、明洁,美丽的,许多美好的东西都用“玉”字来形容。我国有“玉石之国”的美称,早在公元前5000年的河姆渡文化时期,我国就已出现了玉璜、玉珠等玉器,这是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玉文化。在《尚书》《山海经》《禹贡》等古籍中都有记载,相传在远古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黄帝就以玉分赐给部族首领,作为享有权力的象征。许多帝王的“传国玉玺”也都是用玉刻制的。历史上“和氏璧”的故事,就是崇玉精神的文化体现。
其实,玉是一种特别坚硬的矿石,从其化学成分来看,它是一种辉石矿。玉的形成距今已有1.3亿多年,相当于侏罗纪的晚期。玉的形成和各种岩石的形成一样,都是大自然变化的产物,美丽多姿的玉石因为产量稀少而成为宝石。自古以来,它一直笼罩着神秘的色彩。远古的人类曾将玉琢制成武器和工具,后来开始崇拜玉器。更多参看:
新疆和田玉怎么形成的籽料是什么概念?
新疆和田玉怎么形成的?爱玉的朋友天天都在听着,说着,盘着新疆和田玉,那么,我们有没有想过,新疆和田玉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新疆和田玉也称和阗玉
新疆和田玉产自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形成于2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是由中酸性侵入岩侵蚀交代白云石大理岩而形成的。提及其形成,就不能不对新疆和田玉产区的远古时代的地质演化作一大致的介绍。按先后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重要时期:
一、白云岩区域变质阶段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其上也没有原层沉积物覆盖。
二、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壳运动发生了,被称为“华力西运动”。华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在侵入体顶部残留的白云石大理岩捕掳体或舌状体与岩浍 000005DC 侵入体和热液接触交代后,形成透辉石化、镁橄榄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成为成玉的物质条件之一。
三、白云岩沉积阶段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十几亿年),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脉北缘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为成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四、成玉阶段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的浅成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时,再次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新疆和田玉最终形成。
以上四个阶段可概括如下:
A、元古代末期塔里木运动,区域变质作用/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成玉物质结构改造)
B、华力西晚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成玉物质基础)
C、中元古代晚期陆缘海沉积/沉积白云岩(成玉物质来源之一)
D、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中酸性岩脉接触交代作用/新疆和田玉形成
新疆和田玉形成的特点
与世界其它软玉一样,新疆和田玉的组成矿石为透闪石,但新疆和田玉有其独特的有序分布:靠近侵入岩一侧为青玉,随着氧化亚铁含量的减少,依次过渡为青白玉和白玉。而世界其它软玉多呈绿色,还没有发现能达到和阗白色软玉级别的。
新疆和田玉也算是海洋的产物。新疆和田玉是一种软玉,软玉的矿物组成为透闪石,是一种由微晶透闪石集合体构成的单矿物岩,杂质矿物极少。如果没有元古代和太古代海中沉积的白云质灰岩,就不可能在元古代的构造运动中,变质成白云质大理岩,没有白云质大理岩与中酸性侵入岩进行接触蚀变,就不能形成新疆和田玉。所以,新疆和田玉的形成,大海有一半的功劳。
1.新疆和田玉的主要结构为变晶结构,包括毛毡状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纤维--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纤维变晶结构、显微片状――隐晶质变晶结构、显微片状变晶结构和显微放射状(帚状)变晶结构。其次还包括不常见的残缕结构和交代冠状结构;
2.新疆和田玉矿物颗粒虽具一定的定向性,但均不强烈,偶见颗粒具波状消光现象及塑性变形。这些均表明该变质作用应力强度在矿物的弹性限度范围之内;
3.新疆和田玉矿物组分主要由3部分组成:显微纤维状透闪石、片状透闪石和杂质矿物。其中显微纤维状透闪石又可分为隐品质部分、无定向毡状显微纤维鳞片、近平行的纤维束和放射状(帚状)纤维团等。杂质矿物主要有榍石、磷灰石和磁铁矿等;
4.新疆和田玉的主要构造包括块状构造和片状构造,以块状构造较为常见。
----布吉-原石玉
翡翠是怎么加工的?
“玉不琢,不成器”从翡翠原料到翡翠成品,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中国传统的琢玉工艺,历史悠久,有着独特的经验和工艺,能充分地利用原料,发挥原料特色,在省料的基础上,达到最完美的艺术效果。翡翠既有玉石的温润内敛,又有宝石的丰富色彩,琢玉者施以优美的造型设计和精湛的雕刻技法,把它们变成了一件件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艺术魁宝。
翡翠的加工工艺,完全继承了传统的玉器加工工艺,琢玉过程和制作工具完全相同。概括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选料是翡翠加工工艺中的第一步,非常重要。选料的关键要看加工成品的用途,加工制作不同类型的成品,其选料的要求也是不同的。如做手镯、戒指、戒面或者做摆件、挂件等。原料的特征与成品类型的关系密切相关,如果选择不好,不仅浪费原料,也会导致加工出来的玉器成品亏本。因此,选料环节十分重要,由于翡翠玉料多带有皮壳,内部玉质被皮壳所包裹,难以分辨优劣,故有“赌石”之说,这一特点也是其他玉石所没有的。
开料的程序通常是先“擦皮”,以观察玉石的表面特征,如翡翠颜色的分布与走向,裂隙的分布与发育状态,以及透明度(水头)的变化情况。其次是根据翡翠原石的整体特征,初步判断翡翠的用途,即加工成什么类型的玉器。再者就是确定翡翠原料是用整体制作摆件,还是切开原料制作小件首饰和小雕件等。
3用途定位与设计
用途定位是指制作摆件,还是小首饰(如手镯、翡翠戒指、戒面等)和小雕件。任何一件完美的翡翠玉器,都是经过精心的创意设计,琢制而成的。一般情况下,制作小件首饰,需考虑出成率。制作小雕件,即需要考虑原料的特征,尽可能彰显原料的优势,又能符合雕件图案的要求。制作摆件则需依据翡翠原石的色、种、水、形、裂、黑、玉质等特征,进行创意设计,以将原石发挥到最大价值为原则。
4、加工工艺流程
具体的加工工艺流程可以划分为以下步骤:
①切 对于小件首饰来说,根据用途分步切成不同规格大小的片料待用;对于制作摆件的原料,根据设计图案要求,切成大致的毛培。
②铡 用金刚石石砂轮(粗号纱),根据用途和图案造型,进一步打去无用部分制成粗毛培。
③錾 用金刚石石砂轮(中号纱)进一步打去凹凸部分和整个表面无用部分。
④冲 用金刚石石砂轮或圆砣,将上一工序的粗毛培,进一步冲成粗胚。
⑤磨 用各种规格磨砣磨出图案圆雕部分样胚。
⑥雕 采用轧、勾、磨光等工艺步骤,对玉器进行加工。
5、雕刻技法
在翡翠玉器界有“远看造型,近看玉拿起看刀工”之说,所谓“刀工”就是翡翠的雕刻技法。从古至今,琢玉工艺基本上都遵循着“选料—设计—制作—抛光”这几道工序,而“制作”过程中的雕刻技法,主要可以分为浮雕、线雕、圆雕、透雕、镂雕、链雕、俏雕等几大类。
6、打磨抛光
①打磨 包括人工打磨和机器打磨两大类。人工打磨通过磨机,用各形金钢砂轮工具,完成从粗磨至细磨。机器打磨则通过振机用金刚砂完成从粗磨到细磨、精磨个工序。
②抛光 包括人工抛光和机器抛光两类。人工抛光通过抛光机,用各类抛光工具和抛光材料抛出亮光。机器抛光通过振机加抛光材料进行抛光。
①摆件的装潢 配底座是摆件最重要的装潢,摆件配座的材料和款式很多,配的好可达到艺术与价值的提升。
②包装 好的翡翠玉器包装,包括包装、外包装和配套包装,既有装饰美化上档次效果,还有保护与运输之功能。因此,其加工程序、加工材料、加工工具和加工设备有别于其他玉石。现将翡翠玉加工流程和工序介绍如下:一、选料:这是重要的开端,翡翠玉料多般带皮壳,是世界上唯一带皮壳的玉石,故也称为“赌石”,也是其他玉石所没有的。
二、开料:一般正常程序是先“擦皮”看玉石表面特征,比如翠色的走向,裂隙的发育与走向,翡色和紫色等颜色,黑色的分布状况,种水里外变化分析与估计,原石的外形等特征。其次,根据原石整体状况与可能做加工的用途来确定。然后,再决定是整个原料做雕件,还是切开来做。
三、用途定位与设计:
完美的翡翠玉器,都是经过创意设计精工而成的翡翠玉艺术品。雕件设计上根据原石色、种、水、形、裂、黑、玉质等特征,将原石提高到最大价值为原则。
四、加工工艺流程:
1、切割;2、铡:用金刚石砂轮(粗号砂)进一步打去无用部分成粗毛坯;3、錾:用金刚石(中号砂)砂轮进一步打去凸凹部分和整个表面无用部分;4、冲:用金刚石砂轮或圆砣,将上一工序的粗毛坯,进一步冲成粗坯。5、磨:用各种规格磨砣磨出图案圆雕部分样坯,如水果、山石和树根等。6、雕。
五、雕刻方法:
中国是有七千年文明历史的古国,那么玉石加工也有了七千年的历史。在玉石雕刻的历史长河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非常先进的雕玉工具和玉雕方法,我们将许许多多的玉雕方法当中常用的一部份,简单介绍如下:1、浮雕;2、透雕;3、镂雕;4、线雕;5、阴雕;6、圆雕。
六、打磨抛光工艺七、装璜相对其他大部分的宝石材料,加工造形在翡翠美丽和价值的体现中扮演重大的角色。
从最典型的例子来说,最高等级的皇冠绿一般用于加工成半圆形宝石、手镯或佛珠那样被加工成珠宝。加工也倾向于专业化方法:可能有一位工匠擅长做戒指,另一个则擅长于雕刻玉佩,诸如此类等等。抛光对翡翠尤为重要。
好的抛光结果是翡翠有好的光泽,这样,光能在半透明或者半透明的部分可以从里到外干干净净地通过。判断抛光质量的方法是在翡翠的平面上核查光的射线的反射。抛光完美的翡翠将生产锐利的起微凹未扭曲的反射可见光线。
介绍几种高等级翡翠的流行造型。
半圆形宝石
高质量的翡翠通常被切割成圆形或半圆形宝石。
标准的代理商价格使用的尺寸标准是14mm×10 mm。
为圆形或半圆形宝石所使用的材料比雕刻使用材料的质量要高一些,当然也有例外。
圆形或半圆形宝石,有关评价的关键因素是圆顶、左右对称性和半圆形宝石的厚度。
半圆形宝石圆顶应该有光滑的曲线,不能太高或者太平,应该没有不规则的点。
最好的半圆形宝石没有可用肉眼看见的颜色变化或起伏。
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成双的半圆形宝石已经被看成了最高等级的翡翠的理想模式,据说翡翠凸面由于光的反射,加强了它的颜色。
空洞的半圆形宝石被认为价值大为降低。根据传统工艺,当好的翡翠半圆形宝石在珠宝中被安装的时候,它们的周围镶嵌着贵金属,以增加翡翠的色彩。
统一规格的翡翠原珠需求量要远远大于对分等级的珠的需求。
每颗佛珠在颜色和种上的匹配相当重要,规格越统一,价值越高。
其他的因素包括佛珠的圆润和左右对称性,当然一个重要的因素是是否有裂纹。
那些15 mm直径的或者更大的珠一般被加工成为半圆形宝石,这样一来价值就大为提升。
手镯是最为流行的款式之一,她常常象征统一,和谐,典雅以及女性的温柔。
直到今天,一直流传着这样的故事,手镯能保护其佩带者免于伤害,手镯能够化解各种负面的影响,以及给其佩带者带来福气。而这种类似传说一般的事件却使人深信不疑,谜一般的手镯确实能给人带来好运,驱除晦气。例如,佩带手镯的人在偶发事故中可能发现心爱的手镯损坏,然而自己却未受伤害。
另一个有意思的传说是手镯里的好颜色可以传遍整个手镯,但这要看佩带人的福气如何。
在过去,手镯一直是成对制成的,这来自“好事成双”这样的信念,而中国古代亲人相认这类故事更增加了成对手镯的完美色彩。
相信上溯至少四千年前的我国,玉手镯一直是中国文化中最重要的珠宝之一。
由于单件的手镯需要量增大,以及翡翠资源的枯竭,高等级的单件手镯在现代的翡翠市场中占有极高的地位,而其价值往往不菲。多件的手镯由于并非独一无二,反而价值不如单件的手镯。
中间有洞的圆环在中华文化中象征永恒,它一般作为佩件,或者象耳环那样被佩带。
按照理想标准,中心直径应该为圆环直径的五分之一,并且应该准确地位于环的中心位置。
小的一对圆环通常镶以贵金属,作为耳环或连环。
马鞍(翡翠戒指)。
翡翠戒指就好象是半圆形宝石直接被切割。马鞍(翡翠戒指)最漂亮的地区一般置于环的顶端,另一方面,色较差的部分相对隐藏起来,但是,一件上等的戒指应该各处保持一样的颜色。然而最近流行的一种方法是所谓的戒面,戒面可以选取最高等级的小片翡翠,镶在贵金属的戒指上作为装饰,对这样的小片翡翠选取是相当严格的,特别注意的是其颜色一定要均匀,不能有杂色点,更不能有裂痕。
这种罕见的双环相套,生产需要高水平的工艺,以及高质量的原石。
这些完美相称的小环相扣,周围镶嵌有玫瑰状钻石历史可以上溯到清朝(1644–1912)。
在大多数情况下,在小型雕刻件中被使用的翡翠原料与上述品种的翡翠相比,具有更低的质量,但是,它是整个翡翠首饰类中工艺最复杂,最丰富,造型最无常规的一种佩带或悬挂装饰品。其构思设计一般以喜庆吉祥、爱情、祈福、宗教信仰为主题;佩带它,人们相信可以具有吉祥、平安、永恒、幸福、富有、以及前程远大、逢凶化吉、遇难呈祥等寓意,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使之丰富多采,绚丽多姿。一件翡翠是如何加工的,让工人师傅为你介绍切割 打磨 设计 雕刻 抛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