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过年习俗(北方过年有哪些传统风俗)

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

1、除夕夜一律要上供。

供桌也叫接桌,桌上的供品成色和数量,自然是随着佛堂的规模而异的。供品最丰富者为“九堂”,即9类供品,综合起来有:猪头、雄鸡、羊肉、馒头、蜜供、套饼、面鲜、水果、百果、花糕、年饭、素饺、素菜等。

北方的一些地区拜年是男人们的事,各家妇女不到“破五”不许出门送贺,即便很近的邻里,只能在院中说话,也不许进屋,即所谓“忌门”之陋俗。每当除夕夜,院内铺上芝麻秸时起,即等于宣布“忌门”开始,正月初六,妇女才开始互相道贺。

3、除夕夜不扫地,不倒泔水、垃圾

除夕夜不扫地,不倒泔水、垃圾,怕把财神扫出或倒出;不动刀剪,动则主凶杀或口角;还有不准吃药的习俗,否则会一年生病。

4、吃饺子

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除夕夜,人们提前准备好初一一家人要吃的饺子,等到初一的鞭炮声响起,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饺子,话新春,其乐融融。

5、“五供”

即一只香炉、一对烛台、一对花瓶(筒)。烛台上插素蜡,香炉内插好手指粗的“子午香”(或藏香)。以上供品午前摆齐,正午开燃蜡点香,俗称“起香”。从此时起香火不可中断,直到“破五”。

参考资料来源:

人民网-【春节特刊】北方过年习俗:大年初一吃饺子

参考资料来源:

中国社会科学网-春节饮食习俗:北方篇

北方过年习俗

北方过春节的习俗

1、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放鞭炮、拜年、穿新衣大年初一,金鸡报晓,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压岁钱,压住邪祟。过年放鞭炮是古老的习俗,有喜庆的寓意。过年,家家户户的大人孩子,每人都得穿上新衣服,图个喜庆,也就是破旧立新的意思。2、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赶年集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过年好招待亲戚。赶大集,置办春节所需物品,尤其是北方的农村,临近年关了,如果不亲自到集市上走一遭、转一圈、瞧一瞧、看一看、讲一讲、听一听,即使家中置办下了大鱼大肉,山珍海味,过年都是没有年味的。3、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扫房子腊月二十四,是家家户户的扫除日。把家里里里外外收拾的干干净净的,即是迎接新春佳节,又有扫除晦气之意。人们通过大扫除,表达了对新年的除旧迎新的思想。在大扫除的同时,有些家庭还会扔掉一些旧的东西,譬如衣服、鞋子等,并购置更多的东西,也代表了除旧迎新。4、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磨豆腐腊月二十五,传说玉帝会下界查访,吃豆腐渣以表清苦。豆腐是春节加工菜的重要原材料。炸豆腐、豆腐盒子、制作豆腐茧等菜肴均需要豆腐。5、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杀年猪腊月二十六,杀了年猪,除了腌制咸腊肉,剩下的都挂在仓房里。快过年时拿回屋子里,“缓”一宿。烀肉时用一口大锅,底下烧柴火,慢火烀上半天,这样烀出来的肉入味、好吃。但小孩子往往都等不及,不时地催大人给捞出一块来尝尝。于是,这一天往往一点主食都不吃,光吃肉、啃骨头就饱了。当然,还要留出一些生肉用来炒菜,还要一些瘦肉剁成馅,留着包饺子、炸丸子。6、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蒸馒头腊月二十九。过年,主食就是白面馍馍,也是所有人期盼吃到的美食。如果说发面是个技术活儿的话,那么蒸馒头则是个体力活儿。馒头要反复地揉,才会有劲、好吃。所以蒸馒头的时候,各家的男人们往往也会上场助阵。做好的馒头剂子要大小均匀,然后才上屉蒸。有的人家还会在馒头上做一些图案,或者塞个红枣在馒头顶上。7、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后被红纸代替。北方人吃面食,主要是馒头,所以平日里每三五天就要发一次面、蒸一次馒头。但过年期间则不然,要一次性蒸出十几天吃的馒头、包子、糖角来,所以这一次的发面特别关键。发面的过程大致是这样的:先将“面引子”用水泡开,掺上面粉,然后放在大盆里慢慢发酵。因为量大,所以一般要发一整夜。发到一定的程度之后,要加入适量的纯碱,再掺入一些面粉,揉到软硬合适,然后继续发酵一段时间。这发面是个技术活儿,各家主妇们都特别重视,因为过年亲戚来了是要吃的,谁蒸的馒头酸了、不起了,难免落人笑柄。8、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贴春联、守岁大年三十,一夜连两岁,五更分二天,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北方在春节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会在自己家的门两旁贴上寓意吉祥的春联,给节日带来喜庆之气。北方人有守岁的习俗,就是一家人不睡觉等待新年的到来,然后一家人吃年夜饭,有辞旧迎新之意。9、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回娘家大年初二,金吠报春,亲眷人家去包年,东家留吃饭,西家排酒筵。姑爷陪着媳妇回娘家,初三,一般也是回娘家,但意义不同,这个日子,大都是没了爹没了娘的走亲戚。10、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吃饺子按照古代的习俗,饺子是过年祭祀后食用的食品。过年时,讲究守岁时包,辞岁时吃,即到子时吃,此时为两年之交、迎新辞旧的时刻,具有特殊意义,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预示新的一年里交上好运。过年吃饺子,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喜气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期盼。11、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破五大年初五,北方有“赶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的风俗,放鞭炮崩穷、扫院子送穷、到田里动农具开始劳动等,这天一般不走亲戚,说是串门走亲戚有送穷不吉利之说。12、北方过年习俗有哪些:扭秧歌扭秧歌是北方过年特有的习俗,从大年初一到元宵期间,不管男女老少组织在一起走街串巷挨家挨户地扭秧歌拜年,场面十分热闹。腊月二十三,北方过小年,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赶集,磨豆腐,扫房子

北方过新年有什么习俗?

我是北京人,老北京过年的讲究比较多,我慢慢给你讲。

首先,腊月初八,腊八这一天,表示年已经开始了。在腊月二十四号这一天,也就是小年,老北京会有吃一些好吃的,放些花炮以示庆贺。

北京人过春节对食物很讲究,根据礼节文化的谐音文化,准备代表吉祥如意等意思的水果和饭菜。苹果,柿子,等等。但是不能准备梨,因为春节过的是团圆的气氛。在大年三十之前,就是过年的准备过程,需要采购年货,布置家。比方说贴春花,剪纸,福字,对联,挂灯笼。(这里说的灯笼是老北京的一种灯笼,学名叫“气死风灯”。)采购年货的最后一样,必须是荸荠,谐音“必齐”,说明年货已经准备完全,可以过年了。

今年的立春离除夕不远,在北京,立春这一天要吃春饼。而且吃春饼要吃完成,从头吃到尾,寓意为有头有尾。

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聚在一起,为的是吃一顿年夜饭,年夜饭也有讲究,要八个热菜四个凉菜,这是所谓的四平八稳,其中必须有“鸡,鸭,鱼,肉”这四样热菜。而且鱼必须要多做出一条,不是吃,意思是年年有余。这个时候的年夜饭还没有饺子。

在年三十儿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就要开始放炮竹了,在过去,“年”是一个怪兽,放炮竹的意思是为了把“年”吓跑,保证下一年风调雨顺。到现在,放炮竹已经演化成单一的庆贺方式了。放完炮竹,就要吃饺子了。

过春节有这样一个讲究,就是不扫地,不刷碗。因为在过去来讲,这些都是财。比如说放完炮竹的废屑,果皮等等。等到正月初五,破五这一天,再打扫收拾,这个时候叫“扫灾”,而且在破五之后,一切礼数讲究就都不计较了。

大年初一开始,就要串门,孩子可以领到压岁钱,但是在过去,压岁钱是给老人的。这个年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就表示这个春节过完了。

今年是个土鼠年,鼠土之年风调雨顺哦。

在春节期间,还有很多庙会,也是充满了老北京的风味。

这是我所了解,可都是打出来的哦,不是随便粘过来的。呵呵,祝你新年快乐吃饺子在北方,新年有吃饺子的习俗。如今,南方的重庆人也喜欢小小的饺子了。大街小巷的饺子馆,高贵典雅的大酒楼里都可见到饺子那可爱的身影。

朴实的水饺

前段特别阴冷的时期,一朋友特想吃水饺,甚至还拨打了114到处询问,最后在记者的陪同下,终于在一家哈尔滨饺子馆了却心愿。

点了猪肉白菜和羊肉馅的两种水饺。温柔白润的饺子用圆盘端了出来,直冒着热气的饺子全是纯手工制作,模样十分喜人。每个饺子都只有5个褶皱,据说这可是有讲究的,褶子的数量会直接影响到口感,多则生硬难咽,少则缺乏咀嚼乐趣。

皮薄馅足的白菜大水饺饺子皮筋道十足,牙齿穿透表皮,馅料的香汁便四溢而出,白菜特有的甜香十分突出。吃到嘴里吱吱作响,水汪汪的,如同踩在冬天的雪地里般平凡而实在。

饺子馆虽然都“骄傲”地打着东北或哈尔滨的旗号,但到了重庆还不得不

向“嗜麻辣,好辛香”的重庆人妥协。几乎所有的饺子都配了红油蘸碟。红油汁里不外乎红油、糖、醋、蒜茸等寻常之物,但因把握得特别精确得当,便会香辣适口,回味无穷。

消费小贴士:这两年,重庆的饺子馆越来越多。人气指数比较高的有:南坪区府对面的“东北饺子馆”;直港大道和科园三街的“哈尔滨冰雪饺子馆”;科园四路南方花园酒店对面的“哈尔滨饺子大王”。这些店的饺子价格一般是2.5元-4元/两,此外都还经营了多种东北地区的特色菜。

妖娆的虾饺

虾饺,以鲜虾仁作馅,是名副其实的虾饺。因为加入了鲜虾等作为馅料,再用了澄面和生粉特制饺皮,无论从外形和口感,都与北方水饺大不相同。

虾饺是用蒸笼蒸好了直接上桌,其形呈半月弯形,色泽洁白晶莹。饺子皮白如雪、薄如纸,呈半透明状,几乎吹弹可破。隐隐约约可见其里面裹着鲜红的虾仁,可谓“红装素裹”,小巧玲珑,充分体现岭南风味的小家碧玉。

真不忍心破坏这尤物的美好形象,所以用筷子夹虾饺的时候很小心翼翼,还是夹破了饺子皮,只好赶紧往嘴里放。鲜虾的美味、笋粒的清香一时充盈口腔。虾粒较大,几乎用了小鲜虾整个身段的肉。由于经过了特殊而复杂的加工,虾肉非常的嫩,异常的鲜美,且弹性十足。饺皮很滑,韧劲很好,非常有嚼头。

虾饺是广州的传统美点。据说,这必须由广州厨师亲自做才够地道,其他地方的厨师还做不出那样的味道。

消费小贴士:这道虾饺是记者在沙坪坝欣阳广场的龙特利酒楼发现的。该酒楼不仅粤式茶点品种多(有100多种),味道纯正,其川菜、粤菜、海鲜等菜品也相当的不错。每天前来的食客众多。龙特利招牌虾饺12元/笼。祭祖、打牌……好多啊!吃饺子,贴对联,扭秧歌,做爱!包饺子,放鞭炮吃饺子

跑高跷还有放炮竹!吃饺子 拜年 放烟花爆竹 办花灯展吃饺子 初一在奶奶家 初2去姥姥家 年30吃荤饺子 初1早上吃素的!吃饺子,放鞭炮,放烟花,贴春联,吃团圆饭,上坟,走亲戚,走亲戚打牌,放烟花爆竹我是河北唐山人,离开家乡多年,很少回老家过年,对家乡传统的春节习俗知道的并不多,有的只是一些零星的记忆。

春节是我国一年中最为隆重的节日,有很多古老相传的风俗,以北方来说,讲究就不少。

听长辈讲,旧时一切辞旧迎新、祈福迎祥的庆典几乎都集中在除夕夜举行。全家都要换上新装。首先全家一起祭祖,焚香秉烛、广陈供品,依尊卑长幼,向宗亲三代神主叩首,表示辞岁。随后,举行家宴,长辈们坐了上首,晚辈们团团而坐,取“阖第团圆”之意。饭果必需丰富,让人有充实感,预示来年丰衣足食,事业兴旺。这顿饭是对年菜的首次品尝,可以荤素一齐上。通常必需有红烧肉、炖羊肉、米粉肉、红焖肘条、元宝肉、南煎丸子、四喜丸子、鸡冻儿、鱼冻儿、猪肉冻儿、豆儿酱、豆豉豆腐、芥末墩儿、辣芥菜、炒酱瓜儿等年禧套路菜。席间,老少互相祝愿、兄弟间推杯换盏,尽情享受天伦之乐。饭后,孩子们将芝麻秸遍撒庭院,人行其上,嘎嘎作响,谓之“踩岁”;再将悬挂于室内、外的春灯一齐点起来,照耀着四壁的年画和春条,室内、外一片灯火辉煌。“天地桌”上供着大幅黄纸彩印的“三地三界十八佛诸佛”或“百份”(天地诸神像册),设大饼,蜜供、面鲜、果品、素菜、年糕、年饭为供品,高点金字红烛与子午香,以表迎请诸神下界赐福。为珍惜已逝的岁月,男女老少都要彻夜不眠,进行不同的娱乐活动,谓之“守岁”。孩子们历来是随心玩耍,抖空竹、抽陀螺、捻升官图、掷骰子、玩牛牌、吹琉璃喇叭、口琴、耍影戏人、点走马灯,放“滴滴金儿”,“耗子屎”、“黄烟带炮”……老太太们则坐在一起斗纸牌、打麻将、打十胡。娱乐中佐以鲜果、糖果、干果杂拌儿、温朴、炒红果、蜜饯海棠等,边吃边玩,尽情享受,直至“接神”。午夜,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响,震彻夜空.“遍天银花锈,阖街硝烟浓”。 家家齐聚天地桌前焚香叩拜,供上素馅水饺,迎接诸神下界。

礼成后,即宣告旧岁已去,新年来临,这正是“五更分二年”的庄严时刻.全家互道“新 禧”,晚辈们要到堂上给长辈们叩首拜年,长辈们必给未成年的小孩儿一一引进“压岁钱”。最后,全家吃一顿素馅饺子,谓之“五更饺子”、“团圆饺子”。在百十个饺子里,只有一个放有硬币,谓之吃到这个饺子的人,主一年诸事顺遂。直到现在,不少北方人过年,尤其是东北人过年,仍然保留着许多古老的传统习俗。

河北人过年,实际上是从腊月开始的。腊月初八各寺院及家家户户均要熬粥,称腊八粥,一来纪念释加牟尼佛祖成道之日,二来喜庆五俗谷丰登,这天市场上开始上市年画、爆竹、肉类等。腊月二十三这一天,家家户户要扫庭院,这一天被称为"过小年",一般家家都要摆酒宴,祭灶王爷。腊月二十五开始张贴春联,喜庆气氛越来越浓厚。除夕晚,全家老少吃团圆饭、包水饺,备冷拼,到凌晨12点时,鞭炮齐响迎接新的一年到来。大年初一互相拜年,共欢同乐,初二请姑爷、姑娘回门、初三会亲家,初四会朋友,初五春节高潮结束。正月十五上元节,也称元宵节,人们耍龙灯、舞秧歌、踩高跷、玩狮子、昼夜尽欢。正月十六以后,各行各业开始按部就班,恢复营业,春节至此结束。

有资料记载,古赵京都邯郸,在除夕欢庆活动中,还流传着一种奇异的风俗扔愁帽。扔愁帽,都在除夕夜深人静之时进行。各家和户的大人、孩子,临睡前,都把头上戴过的旧帽子或旧头巾,悄悄扔到大街上。第二天,打扫街道时,再把它们清扫到墙旮旯里,到下月十五夜晚烤“怕灵火”时烧掉。老人说,这样做,可以扔掉一年的旧愁,迎来一年的新喜。相传,这一习俗,起自战国末年。秦始皇打败齐、楚等国,派大将章邯出兵赵国。赵国军民坚守阵地,英勇抵抗,给秦军以重大创伤。秦将章邯大怒,攻破赵国都城邯郸后,对这一地方,人不分老幼妇孺,房不分官商民贾,大肆烧杀掳掠。赵国人为了逃避秦军的杀戮,上人摘掉士巾,商人扔掉商帽,背井离乡,四出逃亡。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规定了统一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赵国人不忘亡国的奇耻大辱,每当夜深人静,就纷纷把秦王规定的士服士帽、商服商帽扔到大街上去。但是,那时的邯郸已在秦的统治之下,很多人又因此横遭杀戮。从此,赵国人对秦王更加怨恨。他们为了避免无辜的死亡,就在每年除夕之夜,以新换旧为名,把头上的帽子偷偷扔到大街上,说是驱赶一年的晦气,扔旧愁、迎新喜。官府也就无可奈何了。久习成俗后来,秦国虽已灭亡,邯郸人并没改变习惯,把它作为一种地方风俗,称之为“扔愁帽”,流传至今。不过,今人扔帽,已没有当年的忧愁,而是把它当作一件应景的乐事了。

一千多年来,我们的先辈们在他们长期的生产活动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了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各种风俗习惯。这些风俗习惯凝聚了先辈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放映了他们的朴实、勤俭的优良品质。当然在传统习俗中的另一面也夹杂着一些落后、愚昧的内容。人们的传统习俗随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也从野蛮走向文明,从愚昧走向科学。这里谈到的一些旧时习俗随着文明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有的已被摒弃,有些习俗被注入新的内容,得到了继承和发扬光大。放鞭炮,放烟花,贴春联,吃团圆饭等帖对联 吃饺子 放鞭炮 吃餃子,舞龍,巫師扫尘——民谚说: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北方叫扫房;

腊月二十三吃糖瓜;拜灶王爷:

贴春联;贴门神;

爆竹——春节燃放爆竹之俗始于汉代。先于庭前爆竹从辟山妖恶鬼。”古时放爆竹,是用竹子放进火内燃烧,由于竹内空气受热膨胀,便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以此避邪驱鬼,祈盼来年吉祥幸福;

给孩子一些压岁钱是中国的传统民俗。压岁钱饱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祈福求安;

吃饺子;

上坟包饺子,鞭炮,放烟花吃饺子,贴对联,放鞭炮,放烟花放鞭炮,贴春联,吃餃子,看花灯展,舞扭秧歌,舞龙,串门子。吃饺子,拜年

北方过年习俗

北方过年习俗是什么?

首先,腊月初八,腊八这一天,表示年已经开始了。在腊月二十四号这一天,也就是小年,老北京会有吃一些好吃的,放些花炮以示庆贺。

北京人过春节对食物很讲究,根据礼节文化的谐音文化,准备代表吉祥如意等意思的水果和饭菜。苹果,柿子,等等。但是不能准备梨,因为春节过的是团圆的气氛。在大年三十之前,就是过年的准备过程,需要采购年货,布置家。比方说贴春花,剪纸,福字,对联,挂灯笼。(这里说的灯笼是老北京的一种灯笼,学名叫“气死风灯”。)采购年货的最后一样,必须是荸荠,谐音“必齐”,说明年货已经准备完全,可以过年了。

今年的立春离除夕不远,在北京,立春这一天要吃春饼。而且吃春饼要吃完成,从头吃到尾,寓意为有头有尾。

大年三十这一天,全家聚在一起,为的是吃一顿年夜饭,年夜饭也有讲究,要八个热菜四个凉菜,这是所谓的四平八稳,其中必须有“鸡,鸭,鱼,肉”这四样热菜。而且鱼必须要多做出一条,不是吃,意思是年年有余。这个时候的年夜饭还没有饺子。

在年三十儿晚上十二点的时候,就要开始放炮竹了,在过去,“年”是一个怪兽,放炮竹的意思是为了把“年”吓跑,保证下一年风调雨顺。到现在,放炮竹已经演化成单一的庆贺方式了。放完炮竹,就要吃饺子了。

过春节有这样一个讲究,就是不扫地,不刷碗。因为在过去来讲,这些都是财。比如说放完炮竹的废屑,果皮等等。等到正月初五,破五这一天,再打扫收拾,这个时候叫“扫灾”,而且在破五之后,一切礼数讲究就都不计较了。

大年初一开始,就要串门,孩子可以领到压岁钱,但是在过去,压岁钱是给老人的。这个年一直要持续到正月十五,在正月十五这一天,就表示这个春节过完了。大年三十晚上吃饺子,年初一起五经,给长辈磕头拜大年,当然红包大大的��习俗一:送灶神,习俗二:打扫房间,习俗三:杀猪做肉,习俗四:蒸馒头,习俗五:置办年货,习俗六:贴春联 守岁贴春联丶放鞭炮丶吃饺子,祭祖慎宗,走亲访友,聚聚餐,喝点酒,侃侃大山,议议未来,祝愿未来更美好。北方的习俗比南方还多,比如包饺子,而且要贴窗花,各种的花纹,寓意来年吉祥,包括一些本命年的穿戴及讲究,多不胜数。 明清以来,除夕和元旦的食俗,南方和北方已有明显的差别。北方除夕夜多包饺子吃,以谐音取“更岁交子”的意思。有的在饺子中放糖,祈求来年生活更甜美;有的则在个别饺子中包一枚钱币,谁吃到了谁就会在新的一年里发财。南方除夕一般是吃元宵和年糕。元宵又叫“汤圆”、“团子”、“圆子”,中间包糖为多,取全家团圆美满甜蜜之意。年糕由糯米做成,以谐音取“年年高”之意。直到今天,北方过年包饺子、南方过年做汤圆的习俗仍然极为普遍。 过年吃年糕、水饺、汤圆是中国人的风俗之一。年糕因其谐音“年高”,寓意年年高升,再加上有着多种多样的口味,特别受杭嘉湖一带市民的欢迎,市场空间很大。汤圆寓意团团圆圆,是春节的传统食物。而过年吃水饺,则是受到了北方过年习俗的影响,但和面、剁馅、擀皮等复杂程序却让人望而却步,因此速冻水饺成了超市一个大卖点。 北方过年的习俗或许是要讲究一些,虽然已经告别了在坑头上打哈哈的年代,但传统似乎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改良。家里的女人在这段时间总是最忙的,由其是年三十,早起睁眼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准备年货,鸡下锅,肉剁馅,鱼去鳞,虾剥皮,菜切片,面和团,一切有规有矩,轻车熟路。北方各家几乎都是“大户”,大的不在财,而是人,所以过起年来,吃饭也成了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找不到那么大的桌来容纳十几口的人。于是家里的女人又要做些许的牺牲――等待第二拨的饭局。桌上大战后的战场,最终也是要落在这批“后进部队”前来打扫。而年饭总是要吃的比平时早的,因为还要给胃留点空间去塞满大年初一的第一餐――饺子。无疑,这顿美味也是要由家里的贤妻良母来主持的。这并非是男尊女卑的传统,只是成了种形式,没人会为此抱怨。 除夕这天的重头戏,就是晚8点全家会掐着时间盼着春节联欢晚会的开始,可是5个小时过去了,人们便又要絮絮叨叨的数落一番,这似乎也成了惯例,总是对这样安排下的喜庆提出点意见。我倒也不保持缄默,毕竟是关了自家的大门,躲在家里的说说闲话,谈不上什么雅与俗,也不必担心有什么会走露风声的秘密。 年这15天的头,也就真是重在这么一天了,大年初一的街道也只是冷清。不善于熬夜的北方人,在这天总是会感到特别疲倦。因此在聚会的过程中,卧倒的人数也会比往常多出几倍。当然这样的礼遇只属于男人与孩子们。女人还要象昨天一样,将熟悉的套路再重新演练一遍,这天也就算是过去了。 大年初二,这时也冒了个尖,差不多是该休息了,而再睁眼的时候,又要换一家串门子去了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