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的诗歌风格(陆游的写诗风格)

陆游的写诗风格

陆游诗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陆游在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之后成为又一位善于集前人之大成的诗人。他不但能兼采古代优秀诗人的成就,而且善于向当代诗人学习。举凡诗经之风雅,屈原之浪漫,陶渊明之淳朴,王维之静穆,岑参之恣肆,李白之壮浪,杜甫之沉郁,梅尧臣之古淡,苏轼之飘逸,黄庭坚之学力,曾几之规矩,吕本中之流转,都能在陆诗中找到痕迹。所以人们常用“风致”、“敷腴”、“俊逸”、“浑厚”、“悲壮”、“天成”、“道劲”、“豪迈”、“沉郁”等词来形容他的多种风格。在集大成的同时,陆游也善于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陆游的爱国诗具有高度的抒情性,这主要和在感情的酝酿与艺术的表现上成功地吸取了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浪漫分不开。他善于把这两种风格融为一体,即以杜甫的深沉、雄厚、郁结为体,作为抒发爱国之情的基调;以李白富于激情、富于想象、富于自我色彩,善于夸张、跳跃,善于高度概括等艺术手法为用,作为抒情的表现手段;最终形成自己既沉郁悲壮、又踔厉风发的一家之风。

陆游的经历、抱负与杜甫都有相似之处,这使他学杜能“得其骨”、“得其心”(《宋诗钞》)。如: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但陆游的性格与气质又与李白有相似之处,因而在表现手法上更多有李白浪漫奔放的特点。

如富于想象,特别是善于惜助梦境来抒发北伐复国的激情,变沉郁为高昂。据《瓯北诗话》统计,全集中记梦者有99首之多。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诚,觉而有作》,写梦中大捷景象:“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又如很少拘限于某一细微之情,而是高度概括地抒发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的情感,语言凝炼,感情跨度大,富于跳跃性。篇幅也较短,如《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四句一层,极为凝炼,感情宕荡起伏。

再如语言宏丽恣肆,在语言修辞方面也类似李白,多豪壮语、感慨语、反问语、夸张语。如《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兴来买进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总之,陆游将杜甫与李白的长处兼收并蓄,并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下融进了强烈的自我情感,因而“其声情气象自是放翁,正不必摹仿李杜”(李兆元《十二笔舫杂录》)。

陆游的农村诗既善于吸收陶源明的平淡真纯、王维的静谥幽雅、梅尧臣的古朴自然,又能继承学习中晚唐、北宋以来白居易、张籍、王建、欧阳修、以至范成大等人关切现实的精神,形成既幽美纯静,又富有生活气息的一家之风。陆游的闲适诗也能集白居易的和平粹美,苏轼的才情横溢,江西诗派的注重工力、流转圆活的各种特点,构成自己精工绵密的风格。

各体皆工,七言犹工,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另一重要体现。

陆游的律诗善于属对,几乎每首都有一联佳对,既流利,又奇健;既出人意表,又绝无生涩造作之感,以致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之赞,比起那些“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赵翼《瓯北诗话》)的诗人在记问、力量、才思各方面都高出一筹。如云:“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瓯北诗话》引)等,不一而足。

陆游的绝句、尤其是七绝标志着宋代最高水平。有的继承唐人之风致,如《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有的不沿袭唐人旧调,如《追感往事》: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这类绝句“纯以劲直激昂为主,然忠义之色,使人起敬,未尝非诗之正声矣。”(《养一斋诗话》)

陆游的古诗“工丽更深于近体”,更适合表达陆游深沉而奔放的感情,所以写起来“浑灏流转,更觉沛然有余。”(《瓯北诗话》)

讲究工力,注重锤炼,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又一表现。

陆游诗不以数典为能事,但一旦使用则驱使如意、妥帖通畅。陆游诗的语言能使题材内容和思想感情得到和谐地表现。讴歌北伐多雄豪语,描写自然多平淡语,吟咏闲适多精美语。总之,“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今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择。”(《瓯北诗话》)

陆游诗也有诗意重复,草率成篇,有句无篇的缺点。

试论陆游词的风格

陆游的词比起他的诗来数量较少,共计143首,另外还有两句断句。其词成就不如其诗,自谓:"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放翁词自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然所凝......各师成心,各异如面"。作家的创作与他的知识才学、思想性格有着其大的关系。当然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作家本身的个性有关,与作家的民族、所处时代和文体本身特点等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了解陆游词的风格,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

陆游出生在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因此他伸手到、儒思想的影响。他又生逢南渡之时,从小就看到父亲及其朋友们在一起时议论国事、流涕扼腕、食不下咽的情景,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家藏书极富,因而陆游从小就饱览群书,除经书和道书外,他还看兵书和各家的诗集。陆游很爱读书,他说自己:"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上执政书》)童年时代不同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形成了他矛盾的人生观。

????陆游的词比起他的诗来数量较少,共计143首,另外还有两句断句。其词成就不如其诗,自谓:"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放翁词自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然所凝......各师成心,各异如面"。作家的创作与他的知识才学、思想性格有着其大的关系。当然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作家本身的个性有关,与作家的民族、所处时代和文体本身特点等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了解陆游词的风格,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

????陆游出生在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因此他伸手到、儒思想的影响。他又生逢南渡之时,从小就看到父亲及其朋友们在一起时议论国事、流涕扼腕、食不下咽的情景,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家藏书极富,因而陆游从小就饱览群书,除经书和道书外,他还看兵书和各家的诗集。陆游很爱读书,他说自己:"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上执政书》)童年时代不同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形成了他矛盾的人生观。

????陆游的思想也是丰富多变的。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有时自命不凡,却又常常自暴自弃;他喜交友,但是总觉得孤独;他感情强烈,却又一味标榜自己"冷淡";他自视清高、不耻贫贱,却又谦卑地请求官职俸禄......当然他还有不变的东西,即他那强烈的爱国之心。

复杂的性格必然形成思想内容复杂的作品。对于陆游的词风,前人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明代杨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南宋刘克庄:"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而歌之者绝少。"陆游的词兼具"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但纵观他143首词,其主要风格还是豪放而非婉约,他更为接近苏、辛,而不是秦观和其他词人。

苏轼是北宋诗坛的盟主,又是词坛豪放一派的开山之祖,他对于陆游的影响很深。陆词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新传统。在苏轼以前,词坛是一片靡靡之音,这与词的题材限于男女恋情是紧密相关的,自从苏轼突破"词为艳科"的局限后,词的内容就开始丰富,词的境界才开始变得广阔。南宋前期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诗人在词中增加了"家国之恨"这一社会政治内容,使词获得了与诗完全同等的文学地位。陆游是辛派成员之一,他的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从题材上来说,既有人生的失意颓唐、羁旅行役的感伤、席间方外的酬唱赠答、玩世不恭的自我解嘲、深挚动人的爱情、清高孤傲的咏梅之作,也有游仙学道、闲适自得、纵酒狎妓的无聊篇什。

????爱国主义是陆游作品中最为鲜明的主题,这一主题也同样鲜明地表现在他的词中。但是它不像是中表现得那么直接,而是通过理想破灭的悲哀表现出来。陆游的理想有"驱逐逆胡、恢复中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一面,也有追求"千秋事业、青史功名"——属于个人利益荣誉的一面。但在当时的情境之下,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陆游在诗中多次表明了他杀敌立功的愿望和决心,如:"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胡来即送死,讵能犯金汤?汴洛我旧都,燕赵我旧疆,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江上对酒歌》)而在陆词中,除了少数表达了他的这种期待外,更多的表现了他的叹息和失望。陆词不像陆诗那样高昂激越,而是低沉抑郁的如:

《诉钟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桃源忆故人?题华山图》

中原当日山川震,关铺回头煨尽。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陆游的"以词为诗"还体现在语言的自由平易,不受音律束缚上。"不协音律"是苏轼开的先例,到了南宋前期的豪放派词人中更是形成了一种风气。陆词在当时为人推崇,但刘克庄说陆词"世歌之者绝少",可见陆游也受到了这一风气的影响。陆游的"不协音律",一方面是由于重在表情达意,不屑于注意音律;另一方面是由于他本身性格的豪放不羁,也受不了音律的束缚。前人说他"天才豪迈"、"不顾绳削",他填词不仅不注意音律,而且在文字上也多不加修饰。如"三年流落巴山道,披尽青纱尘满帽"(《木兰花?立春日作》);"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南乡子》);"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浣溪沙》)......这些都是不加修饰、自然流利的白描词句。刘熙载:"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艺概诗概》),陆词也可以说是"浅中有深、平中有奇"。刘克庄:"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后村大全集卷一百八十诗话续集》)"掉书袋"这一评价,对辛词来说不失公允,因为辛词中典故的运用对于读者来说往往成理解上的困难。但是陆词却没有这一毛病,不需要注释我们就能看懂他的意思。即使用典,陆游也能运用他超凡的文字功力做到雅俗共赏。

????陆游终生不得志,他的很多次都是表述这种不得志的悲哀的。如前文所引的《诉衷情》,还如:?

?????????????????????????????????????????????????????????????????????????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戎。笑儒冠自来多误。

????功名断桥,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平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蝶恋花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恨长杨赋。

????从以上这几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感情强烈,出语直率。这与陆游性格外向,快人快语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有时太过直露就会缺少韵味,就如刘熙载所说:"陆放翁词,安雅清赡,其尤佳者,在苏、秦间。然乏超然之致,天然之韵,是以人得测其所至。"(《艺概卷四》)陆词总是一语道破,不留余地。这固然是作者强烈情感和直率性格的表现,但从艺术上来说,却不能不算做一个缺点。词是讲究韵味的,这一点上辛弃疾就比他高明得多,辛词含蓄委婉,往往一笔宕开,将千言万语化为形象,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在欣赏陆词与辛词时,我们会感觉到,尽管陆词痛快淋漓,却不及辛词包蕴丰富并给人以回味的余地。《人间词话》也指出"剑南有气而乏韵",就是说陆词虽然有强烈的情感却缺少韵味。

苏轼的词豪放飘逸,这与他"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风不开的。陆游虽然也有一些描写闲适隐逸生活和游仙学道内容的词作,但他却始终不能忘怀世事,他的词基本上都是"入世"的。这与苏轼"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遗世绝俗的思想是不同的。

????陆词与秦观词虽然有些相近之处,但是由于性格的不同,所以同类词的风格也有差异。秦观的词淡雅轻柔,细致工巧,犹如一位美人。元好问称其诗为"女郎诗",他的词同样也充满了"女郎气"。而陆词却没有这样的细腻,尽管写的也是儿女之情,但仍然有男子气。这也是他们词风的根本区别。

????总的来说,陆词的风格是多样的,但是以豪放为主。他的豪放,不同于苏轼的飘逸,也不同于辛弃疾的沉郁,而近似于"悲慨"的风格。他的婉约,不同于秦观,丽而不纤,柔而不弱。陆词外相、直率的性格使得他的词感情强烈,直抒胸臆,这也是陆词最大的风格。陆游的理想是能驰骋疆场,但他始终没能如愿,只能做一位文人。这是他的不幸,但也是文学的幸事,否则我们就会失去一位伟大的诗人兼词人了。

陆游的诗歌风格

陆游的诗风格特点

陆游的诗主要有两类,一类表现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一类写景物和日常生活。这两类作品在艺术上也有不同的特色。

民族意识和爱国感情是陆游诗歌的主旋律。这类作品主要由两方面的主题构成,一方面是表现许身报国、恢复中原、渴望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一方面是表现壮志难酬的苦闷、报国无门的悲愤。这两方面往往是交织在一起的。

这一类作品具有浪漫主义的突出特点,表现在借助于梦境的描写来表达恢复中原的愿望。不对某一事物作静态细致的描绘,而是注重自我情感的宣泄。第三,语多豪壮。这些特点构成了陆游诗豪放浪漫的风格,接近唐代诗人李白,陆游也因此有了“小李白”之称。

描写日常生活及景物的诗歌往往从平常的景象中体悟出特别的意味,因此写得意境优美,耐人寻味,在平淡自然的风格中,时常可见对语言的精心锤炼。

扩展资料:

陆游著名诗歌:

1、《示儿》

【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我原本来知道人死之后就万事成空了;唯独使我痛心的是我没能看到祖国统一。等到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举行家祭时千万不要忘记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

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

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2、《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论陆游的农村题材的诗歌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呢?一直以来比较关注陆游爱

“农村题材的诗歌”是你套用现代概念自创的类别,有另辟蹊径之心,就得有跋涉山道崎岖这种付出。其实,你不如走一条熟路。

《游山西村》那些从来都是归入田园诗的。你去看看别人是怎么研究陆游田园诗,有哪些成果。你会吃惊会受感动的。

另外,陆游吟唱过《村居》《村居书喜》等等,你来个原汤化原食也好,只研究他的“村居诗”。

陆游的诗歌风格

陆游-宋代著名爱国诗人,号什么其诗歌风格什么,语言什么,为南?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山阴人。12岁即能诗文, 一生著述丰富,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等数十种存世。陆游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自言“六十年间万首诗”,今尚存九千三百余首。其中许多诗篇抒写了抗金杀敌的豪情和对敌人、卖国贼的仇恨,风格雄奇奔放,沉郁悲壮,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激情,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是我国伟大的爱国诗人

陆游的诗词风格

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

“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

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

回之上。”

陆游作词,本来就好象大手笔写小品,有厚积薄

发、举重若轻的感觉。

陆游是爱国主义诗人,边塞诗、忧国忧民的诗很多。

    

金错刀行

  

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
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
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
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
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
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卜算子 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辗作尘,只有香如故。

  

  

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柱杖无时夜叩门。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诉衷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
此身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三万里河东入海,万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听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  

示儿
死后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文来自: 八斗诗词大库 poem.8dou.net) 详文参考: 


陆游的诗歌风格

陆游的写诗风格

陆游诗的艺术风格和艺术成就

陆游在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之后成为又一位善于集前人之大成的诗人。他不但能兼采古代优秀诗人的成就,而且善于向当代诗人学习。举凡诗经之风雅,屈原之浪漫,陶渊明之淳朴,王维之静穆,岑参之恣肆,李白之壮浪,杜甫之沉郁,梅尧臣之古淡,苏轼之飘逸,黄庭坚之学力,曾几之规矩,吕本中之流转,都能在陆诗中找到痕迹。所以人们常用“风致”、“敷腴”、“俊逸”、“浑厚”、“悲壮”、“天成”、“道劲”、“豪迈”、“沉郁”等词来形容他的多种风格。在集大成的同时,陆游也善于创新,最终形成自己的风格。

陆游的爱国诗具有高度的抒情性,这主要和在感情的酝酿与艺术的表现上成功地吸取了杜甫的沉郁与李白的浪漫分不开。他善于把这两种风格融为一体,即以杜甫的深沉、雄厚、郁结为体,作为抒发爱国之情的基调;以李白富于激情、富于想象、富于自我色彩,善于夸张、跳跃,善于高度概括等艺术手法为用,作为抒情的表现手段;最终形成自己既沉郁悲壮、又踔厉风发的一家之风。

陆游的经历、抱负与杜甫都有相似之处,这使他学杜能“得其骨”、“得其心”(《宋诗钞》)。如: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州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

但陆游的性格与气质又与李白有相似之处,因而在表现手法上更多有李白浪漫奔放的特点。

如富于想象,特别是善于惜助梦境来抒发北伐复国的激情,变沉郁为高昂。据《瓯北诗话》统计,全集中记梦者有99首之多。如《九月十六日夜,梦驻军河外,遣使招降诸诚,觉而有作》,写梦中大捷景象:“杀气昏昏横塞上,东并黄河开玉帐。昼飞羽檄下列城,夜脱貂裘抚降将。……腥臊窟穴一洗空,太行北岳元无恙。更呼斗酒作长歌,要遣天山健儿唱。”

又如很少拘限于某一细微之情,而是高度概括地抒发那些带有社会普遍性的情感,语言凝炼,感情跨度大,富于跳跃性。篇幅也较短,如《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四句一层,极为凝炼,感情宕荡起伏。

再如语言宏丽恣肆,在语言修辞方面也类似李白,多豪壮语、感慨语、反问语、夸张语。如《长歌行》:

人生不作安期生,醉入东海骑长鲸;犹当出作李西平,手枭逆贼清旧京。……岂其马上破贼手,哦诗长作寒螀鸣。兴来买进市桥酒,大车磊落堆长瓶。哀丝豪竹助剧饮,如钜野受黄河倾。平时一滴不入口,意气顿使千人惊……

总之,陆游将杜甫与李白的长处兼收并蓄,并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下融进了强烈的自我情感,因而“其声情气象自是放翁,正不必摹仿李杜”(李兆元《十二笔舫杂录》)。

陆游的农村诗既善于吸收陶源明的平淡真纯、王维的静谥幽雅、梅尧臣的古朴自然,又能继承学习中晚唐、北宋以来白居易、张籍、王建、欧阳修、以至范成大等人关切现实的精神,形成既幽美纯静,又富有生活气息的一家之风。陆游的闲适诗也能集白居易的和平粹美,苏轼的才情横溢,江西诗派的注重工力、流转圆活的各种特点,构成自己精工绵密的风格。

各体皆工,七言犹工,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另一重要体现。

陆游的律诗善于属对,几乎每首都有一联佳对,既流利,又奇健;既出人意表,又绝无生涩造作之感,以致有“古人好对偶被放翁用尽”(《后村诗话》)之赞,比起那些“杂博者堆队仗,空疏者窘材料,出奇者费搜索,缚律者少变化”(《赵翼《瓯北诗话》)的诗人在记问、力量、才思各方面都高出一筹。如云:“青山是处可埋骨,白发向人羞折腰”,“云归时带雨数点,木落又添山一峰”,“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瓯北诗话》引)等,不一而足。

陆游的绝句、尤其是七绝标志着宋代最高水平。有的继承唐人之风致,如《剑门道中遇微雨》:

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有的不沿袭唐人旧调,如《追感往事》:

诸公可叹善谋身,误国当时岂一秦。不望夷吾出江左,新亭对泣亦无人!

这类绝句“纯以劲直激昂为主,然忠义之色,使人起敬,未尝非诗之正声矣。”(《养一斋诗话》)

陆游的古诗“工丽更深于近体”,更适合表达陆游深沉而奔放的感情,所以写起来“浑灏流转,更觉沛然有余。”(《瓯北诗话》)

讲究工力,注重锤炼,是陆游诗集大成的又一表现。

陆游诗不以数典为能事,但一旦使用则驱使如意、妥帖通畅。陆游诗的语言能使题材内容和思想感情得到和谐地表现。讴歌北伐多雄豪语,描写自然多平淡语,吟咏闲适多精美语。总之,“名章俊句,层见叠出,今人应接不暇。使事必切,属对必工。无意不搜,而不落纤巧;无语不新,而不事涂择。”(《瓯北诗话》)

陆游诗也有诗意重复,草率成篇,有句无篇的缺点。

试论陆游词的风格

陆游的词比起他的诗来数量较少,共计143首,另外还有两句断句。其词成就不如其诗, 自谓:"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放翁词自序》)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然所凝......各师成心,各异如面"。作家的创作与他的知识才学、思想性格有着其大的关系。当然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作家本身的个性有关,与作家的民族、所处时代和文体本身特点等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了解陆游词的风格,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

陆游出生在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因此他伸手到、儒思想的影响。他又生逢南渡之时,从小就看到父亲及其朋友们在一起时议论国事、流涕扼腕、食不下咽的情景,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家藏书极富,因而陆游从小就饱览群书,除经书和道书外,他还看兵书和各家的诗集。陆游很爱读书,他说自己:"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上执政书》)童年时代不同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形成了他矛盾的人生观。

???? 陆游的词比起他的诗来数量较少,共计143首,另外还有两句断句。其词成就不如其诗, 自谓:"少时汩于世俗,颇有所为,晚而悔之,然渔歌菱唱,犹不能止。"(《放翁词自序》)

????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才有庸俊、气有刚柔,学有深浅、习有雅郑,并性情所铄,陶然所凝......各师成心,各异如面"。作家的创作与他的知识才学、思想性格有着其大的关系。当然风格的形成不仅与作家本身的个性有关,与作家的民族、所处时代和文体本身特点等也是密不可分的。我们要了解陆游词的风格,就要了解他的思想性格。

???? 陆游出生在一个笃好道教的仕宦之家,因此他伸手到、儒思想的影响。他又生逢南渡之时,从小就看到父亲及其朋友们在一起时议论国事、流涕扼腕、食不下咽的情景,这在陆游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爱国思想的种子。他家藏书极富,因而陆游从小就饱览群书,除经书和道书外,他还看兵书和各家的诗集。陆游很爱读书,他说自己:"生无他长,不幸束发有文字之愚,自上世遗文、先秦古书,昼读夜思......譬于农夫之辨菽麦,盖亦专且久矣"(《上执政书》)童年时代不同的思想对他的影响,决定了他日后思想的复杂性和矛盾性,儒家入世的思想和道家出世的思想形成了他矛盾的人生观。

???? 陆游的思想也是丰富多变的。他天资聪颖、博学多才,有时自命不凡,却又常常自暴自弃;他喜交友,但是总觉得孤独;他感情强烈,却又一味标榜自己"冷淡";他自视清高、不耻贫贱,却又谦卑地请求官职俸禄......当然他还有不变的东西,即他那强烈的爱国之心。

复杂的性格必然形成思想内容复杂的作品。对于陆游的词风,前人有许多不同的说法。明代杨慎云:"放翁词纤丽处似淮海,雄慨处似东坡。",南宋刘克庄:"放翁长短句,其激昂感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朱希真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回之上,而歌之者绝少。"陆游的词兼具"婉约"与"豪放"两种风格。但纵观他143首词,其主要风格还是豪放而非婉约,他更为接近苏、辛,而不是秦观和其他词人。

苏轼是北宋诗坛的盟主,又是词坛豪放一派的开山之祖,他对于陆游的影响很深。陆词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新传统。在苏轼以前,词坛是一片靡靡之音,这与词的题材限于男女恋情是紧密相关的,自从苏轼突破"词为艳科"的局限后,词的内容就开始丰富,词的境界才开始变得广阔。南宋前期以辛弃疾为首的豪放派诗人在词中增加了"家国之恨"这一社会政治内容,使词获得了与诗完全同等的文学地位。陆游是辛派成员之一,他的词内容丰富、主题鲜明。从题材上来说,既有人生的失意颓唐、羁旅行役的感伤、席间方外的酬唱赠答、玩世不恭的自我解嘲、深挚动人的爱情、清高孤傲的咏梅之作,也有游仙学道、闲适自得、纵酒狎妓的无聊篇什。

???? 爱国主义是陆游作品中最为鲜明的主题,这一主题也同样鲜明地表现在他的词中。但是它不像是中表现得那么直接,而是通过理想破灭的悲哀表现出来。陆游的理想有"驱逐逆胡、恢复中原"——维护国家民族利益的一面,也有追求"千秋事业、青史功名"——属于个人利益荣誉的一面。但在当时的情境之下,这两者是完全一致的。陆游在诗中多次表明了他杀敌立功的愿望和决心,如:"戈船破浪飞,铁骑射日光。胡来即送死,讵能犯金汤?汴洛我旧都,燕赵我旧疆,请书一尺檄,为国平胡羌。"(《江上对酒歌》)而在陆词中,除了少数表达了他的这种期待外,更多的表现了他的叹息和失望。陆词不像陆诗那样高昂激越,而是低沉抑郁的如:

《诉钟情》

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戍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

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州。

《桃源忆故人?题华山图》

中原当日山川震,关铺回头煨尽。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

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

???? 陆游的"以词为诗"还体现在语言的自由平易,不受音律束缚上。"不协音律"是苏轼开的先例,到了南宋前期的豪放派词人中更是形成了一种风气。陆词在当时为人推崇,但刘克庄说陆词"世歌之者绝少",可见陆游也受到了这一风气的影响。陆游的"不协音律",一方面是由于重在表情达意,不屑于注意音律;另一方面是由于他本身性格的豪放不羁,也受不了音律的束缚。前人说他"天才豪迈"、"不顾绳削",他填词不仅不注意音律,而且在文字上也多不加修饰。如"三年流落巴山道,披尽青纱尘满帽"(《木兰花?立春日作》);"重到故乡交旧少,凄凉。却恐他乡胜故乡"(《南乡子》);"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浣溪沙》)......这些都是不加修饰、自然流利的白描词句。刘熙载:"放翁诗明白如话,然浅中有深、平中有奇,故足令人咀味"(《艺概诗概》),陆词也可以说是"浅中有深、平中有奇"。刘克庄:"放翁、稼轩,一扫纤艳,不事斧凿,但时时掉书袋,要是一癖。"(《后村大全集卷一百八十诗话续集》)"掉书袋"这一评价,对辛词来说不失公允,因为辛词中典故的运用对于读者来说往往成理解上的困难。但是陆词却没有这一毛病,不需要注释我们就能看懂他的意思。即使用典,陆游也能运用他超凡的文字功力做到雅俗共赏。

???? 陆游终生不得志,他的很多次都是表述这种不得志的悲哀的。如前文所引的《诉衷情》,还如:?

?????????????????????????????????????????????????????????????????????????

?????????????????????????????????????????????谢池春

????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阵云高,狼烽夜举。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戎。笑儒冠自来多误。

???? 功名断桥,却泛扁舟吴楚。漫悲歌,伤怀平古。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叹流年又成虚度!

???????????????????????????????????????????????? 蝶恋花

桐叶晨飘蛩夜语。旅思秋光,黯黯长安路。忽记横戈盘马处,散关清渭应如故。

江海轻舟今已具。一卷兵书,叹息无人付。早信此生终不遇,当年悔恨长杨赋。

???? 从以上这几首词中,我们可以看出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感情强烈,出语直率。这与陆游性格外向,快人快语是有很大关系的。但有时太过直露就会缺少韵味,就如刘熙载所说:"陆放翁词,安雅清赡,其尤佳者,在苏、秦间。然乏超然之致,天然之韵,是以人得测其所至。"(《艺概卷四》)陆词总是一语道破,不留余地。这固然是作者强烈情感和直率性格的表现,但从艺术上来说,却不能不算做一个缺点。词是讲究韵味的,这一点上辛弃疾就比他高明得多,辛词含蓄委婉,往往一笔宕开,将千言万语化为形象,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在欣赏陆词与辛词时,我们会感觉到,尽管陆词痛快淋漓,却不及辛词包蕴丰富并给人以回味的余地。《人间词话》也指出"剑南有气而乏韵",就是说陆词虽然有强烈的情感却缺少韵味。

苏轼的词豪放飘逸,这与他"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是风不开的。陆游虽然也有一些描写闲适隐逸生活和游仙学道内容的词作,但他却始终不能忘怀世事,他的词基本上都是"入世"的。这与苏轼"彷徨乎尘垢之外,逍遥乎无为之业"的遗世绝俗的思想是不同的。

???? 陆词与秦观词虽然有些相近之处,但是由于性格的不同,所以同类词的风格也有差异。秦观的词淡雅轻柔,细致工巧,犹如一位美人。元好问称其诗为"女郎诗",他的词同样也充满了"女郎气"。而陆词却没有这样的细腻,尽管写的也是儿女之情,但仍然有男子气。这也是他们词风的根本区别。

???? 总的来说,陆词的风格是多样的,但是以豪放为主。他的豪放,不同于苏轼的飘逸,也不同于辛弃疾的沉郁,而近似于"悲慨"的风格。他的婉约,不同于秦观,丽而不纤,柔而不弱。陆词外相、直率的性格使得他的词感情强烈,直抒胸臆,这也是陆词最大的风格。陆游的理想是能驰骋疆场,但他始终没能如愿,只能做一位文人。这是他的不幸,但也是文学的幸事,否则我们就会失去一位伟大的诗人兼词人了。陆游不仅在诗中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同时还对腐朽无能、苟安求和的统治当局发出愤怒的谴责:"诸公尚守和亲策,志士虚捐少壮年"(《感愤》);"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揽辔录〉》)。另外,陆游还在《追感往事》、《客从城中来》、《北岩》、《关山月》等诗中痛斥那些不恤国难、唯知奢靡享乐的官僚。面对着"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的腐败现象,他痛心疾首地大声疾呼:"於乎此何心,有酒吾忍酌?"(《醉歌》)

对处于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下的人民,陆游也在诗中表现着深切的关怀。在《三月二十五夜达旦不能寐》、《秋获歌》、《秋赛》、《农家叹》等诗中,他描述当时的现实是:"富豪役千奴,贫老无寸帛","常年征科烦□楚,县家血湿庭前土","一身入县庭,日夜穷笞榜。"由于陆游对人民的痛苦感受深刻,所以他对被迫反抗的人民怀着不寻常的同情,以至在《两獐》、《疾小愈纵笔作短章》等诗中出现了这样光辉的思想:"吏或无佳政,盗贼起齐民";"彼盗皆吾民,初非若胡羌。奈何一朝愤,直欲事殴攘?"这种对"盗贼"的看法已经冲破一般文士的观点,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

总之,忧国、爱民、誓死抗战,是陆诗的最大特色并能传诵千古的原因。除此以外,陆游还写了很多别具风采的诗。这些诗或抒发生活感情,或描写山川风物,呈现着自然流畅而又清新俊逸的风格;其中还有些作品将诗情和哲理艺术地交融在一起。如《春晓》:"花经风雨人方惜,士在江湖道益尊";又如《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剑门道中遇微雨》:

"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等等。

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话》);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比埒"(沈德潜《说诗□语》)。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旬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夜泊水村》);"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九轨徐行怒涛上,千艘横系大江心"(《度浮桥至南台》);"月色横分窗一半,秋声正在树中间"(《枕上》);"溪鸟低飞画桥外,路人相值绿阴中"(《衡门独立》)等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刘克庄《后村诗话续集》把陆游的词分为三类:

“其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

斋、朱希真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贺方

回之上。”

陆游作词,本来就好象大手笔写小品,有厚积薄

发、举重若轻的感觉。陆游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

陆游自幼好学不倦,在饱经丧乱的生活感受中受到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20岁时与唐琬结婚,后被其母强行拆散。这种感情伤痛终其一生,《钗头凤》、《沈园》等名作即是为此。29岁时,赴南宋首都临安(今杭州)应锁厅试,名列第一,因居秦桧孙子之前,又因他不忘国耻“喜论恢复”,竟在复试时被除名。后得夔州(今四川奉节)通判和蜀州、嘉州、荣州代理通判、知州等职。淳熙二年(1175),范成大镇蜀,邀陆游至其幕中任参议官。淳熙五年,陆游诗名日盛,受到孝宗召见,但并未真正得到重用,孝宗只派他到福州、江西去做了两任提举常平茶盐公事。在江西任上,当地发生水灾,他“草行露宿”,亲到灾区视察,并“奏拨义仓赈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不料却固此触犯当道,竟以“擅权”罪名罢职还乡。陆游在家闲居6年后,又被起用为严州(今浙江建德)知州。淳熙十五年,陆游在严州任满,卸职还乡。不久,被召赴临安任军器少监。次年,光宗即位,改任朝议大夫礼部郎中。于是他连上奏章,谏劝朝廷减轻赋税,结果反遭弹劾,以“嘲咏风月”的罪名再度罢官。此后,陆游长期蛰居农村,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日(1210年1月26日)与世长辞。

陆游是一位创作特别丰富的诗人,集中存诗共约9300余首。他的诗大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是从少年到中年(46岁)入蜀以前。这一时期存诗仅200首左右,作品主要偏于文字形式,尚未得到生活的充实。第二期是入蜀以后,到他64岁罢官东归,前后近20年,存诗2400余首。这一时期是他从军南郑,充满战斗气息及爱国激情的时期,也是其诗歌创作的成熟期。第三期是长期蛰居故乡山阴一直到逝世,亦有20年,现存诗约近6500首。诗中表现了一种清旷淡远的田园风味,并不时流露着苍凉的人生感慨。“诗到无人爱处工”,可算是道出了他此时的某种心情和所向往的艺术境界。另外,在这一时期的诗中,也表现出趋向质朴而沉实的创作风格。在陆游三个时期的诗中,始终贯串着炽热的爱国主义精神,中年入蜀以后表现尤为明显,不仅在同时代的诗人中显得很突出,在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罕见的。陆游的诗可谓各体兼备,无论是古体、律诗、绝句都有出色之作,其中尤以七律写得又多又好。在这方面,陆游继承了前人的经验,同时又富有自己的创作造,所以有人称他和杜甫、李商隐完成七律创作上的“三变”(舒位《瓶水斋诗活》),又称他的七律当时无与伦比。在陆游的七律中,确是名章俊句层见叠出,每为人所传诵,如“江声不尽英雄恨,天意无私草木秋”(《黄州》);“万里关河孤枕梦,五更风雨四山秋”(《枕上作》)等。这些名作名句,或壮阔雄浑,或清新如画,不仅对仗工稳,而且流走生动,不落纤巧。除七律外,陆游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当推绝句。陆游的诗虽然呈现着多彩多姿的风格,但从总的创作倾向看,还是以现实主义为主。他继承了屈原等前代诗人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并立足于自己的时代而作了出色的发挥。

词的创作 陆游不仅工诗,还兼长词。由于他对这种诗体不甚注重,所以词作不多,现存词共有130首。他的词也风格多样并有自己的特色。有不少词写得清丽缠绵,与宋词中的婉约派比较接近,如有名的“钗头凤”即属此类。而有些词常常抒发着深沉的人生感受,或寄寓着高超的襟怀,如“卜算子”“驿外断桥边”、“双头莲”“华鬓星星”等,或苍远,或寓意深刻,这类词又和苏轼比较接近。但是最能体现陆游的身世经历和个性特色的,还是他的那些写得慷慨雄浑、荡漾着爱国激情的词作,如“汉宫春”“箭箭雕弓”、“春”“壮岁从戎”、“诉衷情”“当年万里侯”、“夜游宫”〕“雪晓清笳乱起”等,都是着一片报国热忱的雄健之作。这类词与辛弃疾比较接近。陆游在散文上也著述甚丰,而且颇有造诣。其中记铭序跋之类,或叙述生活经历,或抒发思想感情,或论文说诗,最能体现陆游散文的成就。同时也如在诗中一样,不时表现着爱国主义的情怀,如《静镇堂记》、《铜壶阁记》、《书渭桥事》等。悲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