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哪首诗
你好,据我所知,是《夏日绝句》,是宋代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是一首借古讽今、抒发悲愤的怀古诗。诗的前两句,语出惊人,直抒胸臆,提出人“生当作人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也应该做“鬼雄”,方才不愧于顶天立地的好男儿。深深的爱国之情喷涌出来,震撼人心。最后两句,诗人通过歌颂项羽的悲壮之举来讽刺南宋当权者不思进取、苟且偷生的无耻行径。全诗只有短短的二十个字,却连用三个典故,可谓字字珠玑,字里行间透出一股正气。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朝代:宋朝 作者: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古诗三百首,地名,咏史怀古,爱国,忧愤,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夏日绝句创作背景公元1127年(靖康二年),金兵入侵中原,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后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李清照(1081─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元祐后四学士之一,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家。崇宁元年(1102),徽宗以绍述神宗为名,任蔡京、赵挺之为左右相,立元祐党人碑,以司马光等百二十人为「奸党」,其父列名党籍,清照以诗上挺之。崇宁二年(1103),明诚出仕,矢志撰述以访求、著录古代金石文字为职志的《金石录》一书。大观元年(1107),蔡京复相,挺之卒。蔡京以挺之为元祐大臣所荐,为庇元祐「奸党」,追夺所赠官。明诚、清照夫妇因此屏居青州(今山东益都)乡里十年。宣和二年(1120)蔡京致仕后,明诚起知莱州(今山东掖县),此后又自莱移淄。靖康之难后。明诚奔母丧南下,知江宁府,清照载书至建康。建炎三年,赵明诚卒。离京自建康出走浙中,清照随亦入浙,经台、嵊、黄岩,从御舟海道至温州,复至越州,衢州,于绍兴二年(1132)赴杭州。绍兴四年,作《金石录后序》。绍兴中,以《金石录》表上于朝。卒年约七十馀。善属文,于诗尤工。《宋史·艺文志》著录《易安居士文集》七卷,俱不传。清照创词「别是一家」之说,其词创为「易安体」,为宋词一家。词集名《漱玉集》,今本皆为后人所辑。男中李后主,女中李易安,极是当行本色。前此太白,故称词家三李。(沈去矜)清照以一妇人,而词格乃抗轶周柳,虽篇帙无多,固不能不宝而存之,为词家一大宗矣。(《四库提要》)李易安作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云云。明诚自愧勿如。乃忘寝食,三日夜得十五阕,杂易安作以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有『莫道不销魂』三句绝佳。」正易安作也。(《词苑丛谈》)李易安词,独辟门径,居然可观,其源自淮海、大晟,而铸语则多生造,妇人有此,可谓奇矣。(《白雨斋词话》)易安佳句,如《一剪梅》起七字云:「红藕香残玉簟秋」,精秀特绝,真不食人间烟火者。
请问生当为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话的出处.
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
《夏日绝句》
宋代: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活着应该做人中的豪杰,死后应该做鬼中的英雄。
至今人们还在思念项羽,就因为他不苟且偷生回江东。
1、赏析: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
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
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
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一、二句“言理”,从生为人杰、死作鬼雄两方面具体说明人生的价值和意义,襟怀高远,极富英豪丈夫之气。“鬼雄”的典故出自《九歌·国殇》篇,意谓为国捐躯的战士的魂魄与众不同,他们在群鬼中也是出类拔萃的英雄,与“人杰”属对工稳,且语意翻进一层。
这两句诗不仅撷取了“子魂魄兮为鬼雄”句的成词,还隐括了屈原歌颂卫国将士牺牲精神的深刻含义,从而增加了本诗的讽谕性。
三、四句将“楚汉之争”中的项羽故事,熔冶为诗,语带惋惜,弦外有音,亦十分注意对仗。其中“思项羽”的“思”和“至今”的“今”,对我国人民所熟知的英雄典型项羽充满了赞颂之意。
“过江东”三个字,这在当时来说,应该是一个极为敏感的字眼,而作者却大胆地把它写在这首绝句中,并很巧妙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真可谓神来之笔。
秦末项羽和刘邦争帝,最后败退乌江,他感到原来和自己—道驰骋沙场十年的八千吴中子弟已无一人生还,“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因此宁愿拔剑自刎,也不肯过江去抱愧称王。
而与项羽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那位自诩“素以社稷为重”的宋高宗,在“靖康之难”以后,从商邱一直逃到杭州,偏安江左一隅,更加萎靡不振,每年搜刮大量钱财向金人称臣纳贡,早已将自己的父兄和千百万在侵略者铁蹄下痛苦呻吟的中原人民统统都置诸脑后了。
“知耻近乎勇”,在李清照看来,项羽和赵构相比,一个是江东可去却不愿去,另一个则是不该去而偏去,可耻与可贵的分水岭,委实就在这“去”与“不去”之间。
2、写作背景:
靖康二年(1127),金兵入侵中原,砸烂宋王朝的琼楼玉苑,掳走徽、钦二帝,赵宋王朝被迫南逃。后来,李清照之夫赵明诚出任建康知府。
一天夜里,城中爆发叛乱,赵明诚不思平叛,反而临阵脱逃。李清照为国为夫感到耻辱,在路过乌江时,有感于项羽的悲壮,创作此诗,同时也有暗讽南宋王朝和自己丈夫之意。
3、注释:
(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
(3)项羽:秦末时自立为西楚霸王,与刘邦争夺天下,在垓下之战中,兵败自杀。
(4)江东:项羽当初随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是关于什么
那种凛然风骨,浩然正气,充斥天地之间,直令鬼神徒然变色。“当作”之所“亦为”,一个女子啊!纤弱无骨之手,娇柔无力之躯,演绎之柔美,绕指缠心,凄切入骨,细腻感人无以复加。透过她一贯的文笔风格,在她以“婉约派之宗”而著称文坛的光环映彻下。笔端劲力突起,笔锋刚劲显现时,这份刚韧之坚,气势之大,敢问世间须眉几人可以匹敌?“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这句诗出自李清照的哪首诗?是夏日绝句?
李清照写的,应该是赵明成死后的作品,后两句是"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李清照诗: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鬼雄一词出自哪里?
出自《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活着应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李清照(宋朝)夏日绝句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活着应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生当作人杰”全诗
《夏日绝句》或《乌江》
生当做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